浮郄穴

浮郄,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膝后区,腘横纹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缘。在股二头肌腱内侧,有膝上外侧动、静脉,布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腓总神经处。主治股腘部疼痛及麻木、便秘等。直刺1-1.5寸。
主治
主要配伍
位置
出处
功能
名称
操作
隶属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膀胱炎、腓肠肌痉挛、尿闭、便秘等。
功能作用
舒筋活血,养血安神。
名词释义
郄,作隙。喻脉至殷门又浮折向上,故名浮郄。
定位
位于膝后区,腘横纹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缘。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在委阳上一寸。”
2、《腧穴学》:“腘弯处称郄,浮指在其上方,故名。”
解剖
在股二头肌腱内侧,有膝上外侧动、静脉。布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腓总神经处。
详细主治
1、 股腘部疼痛、麻木。
2、 便秘。
详细操作
仰卧位,于腘横纹外侧端直上1寸,肱二头肌腱内侧处取穴。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配伍
1、配承山穴、昆仑穴主治小腿挛急。
2、配尺泽穴、上巨虚穴主治肠鸣腹泻。
3、配气冲穴、章门穴等治不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