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廉泉穴

上廉泉穴,经外奇穴名。出自《新医疗法手册》。位于颌下部,颈前正中线上,甲状软骨直上1寸处,取廉泉穴与下颌骨中点连线的中点,即下颌骨下1寸,廉泉穴上1寸(一说1.5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共1穴。布有颈皮神经,面神经颈支,舌下神经分支。主治舌强、舌面溃疡、舌下神经麻痹、流涎、语言不清、哑证、失语、口腔炎、急性咽炎等。斜刺0.5-1寸或1-1.5寸。
主治
主要配伍
位置
出处
功能
名称
操作
隶属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舌下神经麻痹、失语、急性咽炎、慢性咽炎等。
功能作用
清咽利舌,疏风泄热。
名词释义
本穴在任脉廉泉穴之上,故名上廉泉。
定位
位于颌下部,颈前正中线上,甲状软骨直上1寸处,取廉泉穴与下颌骨中点连线的中点,即下颌骨下1寸,廉泉穴上1寸(一说1.5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共1穴。
相关论述
1、《新医疗法手册》:“上廉泉,廉泉穴上一寸处,仰头取之。主治哑、舌肌麻痹,扁桃体炎。”
2、《工人医生手册》:“上廉泉,下颏骨下一寸处。主治哑,流涎,舌下神经瘫痪。”
解剖
在下颌舌骨肌,颏舌骨间至舌体。有舌动、静脉。布有颈皮神经,面神经颈支,舌下神经分支。
详细主治
舌强、舌面溃疡、舌下神经麻痹、流涎、语言不清、哑证、失语、口腔炎、急性咽炎等。
详细操作
向舌根方向斜刺0.5-1寸,或退针至皮下,再向左右两侧斜刺1-1.5寸,舌根部以及喉部酸麻沉胀感,得气后不提插,不留针。一般不用灸法(灸3-7壮,或温灸10-15分钟。出《实用针灸辞典》,供参考)。
配伍
1、配承浆穴、地仓穴治流涎。
2、配哑门穴、合谷穴治言语不清。
3、配增音穴、哑门穴治“乙脑”后遗症失语。
4、配洪音穴、合谷穴治癔病性失语。
5、配照海穴、少商穴治喑哑、咽喉疼痛。
6、配风池穴、哑门穴治假性球麻痹。
7、配劳宫穴、阿是穴(即溃疡局部,用点刺法)治口腔溃疡。
附注
用上廉泉穴治疗任何病时,针刺会使患者咽喉部有明显的湿润感,这是获效的一种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