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破伤风

破伤风,中医病名。是指皮肉破伤,风毒之邪乘虚侵入而引起的以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性痉挛和阵发性抽搐为特征的急性疾病。外伤所致者又称金创痉,产后发生者称产后痉,新生儿断脐所致者称小儿脐风或脐风撮口。临床上以外伤所致者最常见。其临床特点是有皮肉破伤史,有一定的潜伏期,以发作时呈现全身或局部肌肉的强直性痉挛和阵发性抽搐为主要特征,间歇期全身肌肉仍持续性紧张收缩。可伴有发热,但神志始终清楚,多因并发症而死亡。西医学亦称本病为破伤风。

主要病因

风毒之邪、阴虚失养

发病部位

肌肤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皮肤科

相关中医疾病

破伤风

检查

实验室检查

脓液培养可有破伤风杆菌生长。血常规检查初期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偏高,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合并肺部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常在15x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达80%以上。

治疗

治疗原则

破伤风的发生发展甚为迅速,死亡率高,必须坚持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中医治疗以息风、镇痉、解毒为原则。西医治疗应尽快消除毒素来源和中和体内游离毒素,有效地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不能进食者可鼻饲,防治并发症等。

其他治疗
在控制痉挛和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清创前在伤口周围注射破伤风抗毒素5000-10000IU)后进行彻底清创术,以消除毒素来源,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开放创口,用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和湿敷;亦可外敷玉真散,隔日换药1次;创面有残余坏死组织时,可外用七三丹、红油膏;创面干净,脓尽新生,用生肌散、生肌白玉膏。

流行病学

好发人群
所有人群

病因

基本病因

本病是因皮肉破伤,感受风毒之邪所引起。

诊断

诊断原则

1、临床表现

(1)潜伏期

一般为4-14天,短者24小时之内,长者数月或数年不等。潜伏期越短,病情越严重,预后也越差,死亡率也越高。

(2)前驱期

一般为1-2天,患者常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多汗、烦躁不安、打呵欠,下颌微感紧张酸胀,咀嚼无力,张口略感不便;伤口往往干陷无脓,周围皮肤暗红,创口疼痛并有紧张牵制感。

(3)典型症状

肌肉强直性痉挛首先从头面部开始,进而延展至躯干四肢,其顺序为咀嚼肌、面肌、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群、膈肌和肋间肌。病人开始感到咀嚼不便,咀嚼肌紧张酸痛,然后出现张口困难,牙关紧闭。面部表情肌痉挛呈“苦笑”面容;颈项肌痉挛时颈项强直,头略向后仰,不能做点头动作;咽喉部肌肉痉挛可引起吞咽困难;背腹肌痉挛时腰部前凸,头和足后屈,呈角弓反张状;膈肌和肋间肌痉挛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膀胱括约肌痉挛可引起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

阵发性抽搐是在肌肉持续性痉挛的基础上发生的,轻微的刺激,如声音、光亮、震动、饮水、注射等均可诱发强烈的阵发性抽搐。每次发作可持续数秒、数分钟或数十分钟不等,发作时患者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急促,口吐白沫,流涎,磨牙,头频频后仰,四肢抽搐不止,全身大汗淋漓,十分痛苦,但神志始终清醒。强烈的肌肉痉挛和抽搐有时可使肌肉断裂、出血,甚至发生骨折、脱位和舌咬伤等。发作间歇期长短不一,病情严重者发作接踵而来,在两次发作期间紧张性收缩始终存在。

最后可因全身肌肉长期强直、痉挛和并发感染产生高热、酸中毒、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导致衰竭而危及生命,有时可因窒息、心肌麻痹或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而死亡。

(4)非典型发作症状仅出现破伤部位局部的肌肉强直,不延及全身。

(5)常见并发症

肺部并发症

肺炎和肺不张最为常见,多由于喉头痉挛、呼吸不畅、支气管内分泌物坠积、长期卧床所致。

窒息

呼吸肌突然完全痉挛和喉头痉挛所致。

酸中毒

开始是呼吸性酸中毒,由于长期喉头痉挛,呼吸不畅所引起。而后患者陷入严重的缺氧状态,糖类、脂肪发生缺氧性代谢分解不全,大量乳酸和丙酮聚集,从而造成代谢性酸中毒。

此外,突然和强烈的肌痉挛可以引起肌肉撕裂、出血、骨折、脱位、便秘和尿潴留。

2、破伤风的分度及其预后

(1)轻度

仅有紧张性收缩,如“苦笑”、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而无阵发性肌痉挛。

(2)中度

既有紧张性收缩,又有阵发性痉挛。

(3)重度

痉挛延及呼吸肌,有严重的支气管肌和膈肌痉挛而有窒息的危险。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1)潜伏期

一般为4-14天,短者24小时之内,长者数月或数年不等。潜伏期越短,病情越严重,预后也越差,死亡率也越高。

(2)前驱期

一般为1-2天,患者常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多汗、烦躁不安、打呵欠,下颌微感紧张酸胀,咀嚼无力,张口略感不便;伤口往往干陷无脓,周围皮肤暗红,创口疼痛并有紧张牵制感。

(3)典型症状

肌肉强直性痉挛首先从头面部开始,进而延展至躯干四肢,其顺序为咀嚼肌、面肌、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群、膈肌和肋间肌。病人开始感到咀嚼不便,咀嚼肌紧张酸痛,然后出现张口困难,牙关紧闭。面部表情肌痉挛呈“苦笑”面容;颈项肌痉挛时颈项强直,头略向后仰,不能做点头动作;咽喉部肌肉痉挛可引起吞咽困难;背腹肌痉挛时腰部前凸,头和足后屈,呈角弓反张状;膈肌和肋间肌痉挛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膀胱括约肌痉挛可引起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

阵发性抽搐是在肌肉持续性痉挛的基础上发生的,轻微的刺激,如声音、光亮、震动、饮水、注射等均可诱发强烈的阵发性抽搐。每次发作可持续数秒、数分钟或数十分钟不等,发作时患者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急促,口吐白沫,流涎,磨牙,头频频后仰,四肢抽搐不止,全身大汗淋漓,十分痛苦,但神志始终清醒。强烈的肌肉痉挛和抽搐有时可使肌肉断裂、出血,甚至发生骨折、脱位和舌咬伤等。发作间歇期长短不一,病情严重者发作接踵而来,在两次发作期间紧张性收缩始终存在。

最后可因全身肌肉长期强直、痉挛和并发感染产生高热、酸中毒、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导致衰竭而危及生命,有时可因窒息、心肌麻痹或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而死亡。

(4)非典型发作症状仅出现破伤部位局部的肌肉强直,不延及全身。

(5)常见并发症

肺部并发症

肺炎和肺不张最为常见,多由于喉头痉挛、呼吸不畅、支气管内分泌物坠积、长期卧床所致。

窒息

呼吸肌突然完全痉挛和喉头痉挛所致。

酸中毒

开始是呼吸性酸中毒,由于长期喉头痉挛,呼吸不畅所引起。而后患者陷入严重的缺氧状态,糖类、脂肪发生缺氧性代谢分解不全,大量乳酸和丙酮聚集,从而造成代谢性酸中毒。

此外,突然和强烈的肌痉挛可以引起肌肉撕裂、出血、骨折、脱位、便秘和尿潴留。

2、破伤风的分度及其预后

(1)轻度

仅有紧张性收缩,如“苦笑”、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而无阵发性肌痉挛。

(2)中度

既有紧张性收缩,又有阵发性痉挛。

(3)重度

痉挛延及呼吸肌,有严重的支气管肌和膈肌痉挛而有窒息的危险。

鉴别诊断

1、化脓性脑膜炎

可出现与破伤风类似的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症状,但一般无咀嚼肌痉挛,无阵发性抽搐。患者常有高热、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等。脑脊液检查有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等。

2、狂犬病

有被疯狗、猫咬伤史,潜伏期较长,以吞咽肌肉抽搐为主,病人呈兴奋、恐惧状,听到水声或看到水便发生咽肌痉挛,称之为“恐水症”。可因膈肌收缩产生大声呃逆,如犬吠声。很少出现牙关紧闭。脑脊液中淋巴细胞增高。

3、癫痫

可出现与破伤风类似的面色发绀、抽搐等表现。但癫痫主要表现为意识丧失、感觉障碍、自主神经紊乱及神经异常。有多次反复发作史。

预防

预防措施

1、正确处理伤口

特别是污染较严重的或较深的创口要早期彻底清创,去除坏死组织和异物;对可疑感染的伤口须通畅引流,不缝合,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伤口。

2、中药预防

如无破伤风抗毒素时,可用蝉衣6-9g研末,每次lg,每日3次,黄酒送月艮;或玉真散5g,每日3次,黄酒送服,连服3日。

3、患者隔离

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声、光、风等外界刺激,必要的治疗应争取在安静下进行。

4、专人护理

防止发生窒息,严重患者在上、下牙之间放置橡皮开口器,防止舌咬伤;抽搐发作时防止摔伤和骨折;吸痰器放在床边,随时吸出口腔分泌物;注意口腔及皮肤护理;患者用过的器具严格消毒,敷料予以烧毁。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