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囟会穴

囟会,经穴名。出自《灵枢·热病》。别名囟门、顶门、天窗。属督脉。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吻合网,布有额神经分支。主治头痛、眩晕、鼻渊、癫狂痫。平刺0.5-0.8寸。

主治

头痛、眩晕、鼻渊、癫狂痫

主要配伍

配上星穴、绝骨穴治鼻衄

位置

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

出处

《灵枢·热病》

别名

囟门、顶门、天窗

功能

通利鼻转,疏风清热,安神宁心。

名称

囟会穴

操作

平刺0.5 - 0.8寸

隶属

督脉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高血压、脑贫血、鼻炎、鼻衄、鼻息肉、小儿惊风、消化不良以及失眠等。

功能作用

通利鼻转,疏风清热,安神宁心。

名词释义

囟,指囟门。会,指会合。穴在颅骨冠状缝和矢状缝会合处,婴儿时脑髓未充,头骨不合,俗称囟门。年长时囟门渐合,穴当其处,故名囟会。

定位

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癫疾呕沫,暂起僵仆,恶见风寒,面赤肿”,“风眩,善呕,烦满……头痛颜青者。”

2、《针灸资生经》:“脑虚冷,脑衄,风寒入脑,久远头痛。”

3、《医经理解》:“顖会,在上星后一寸骨陷中,小儿八岁以下,禁针,其顖门未合也。”

4、《针灸穴名解》:“顖,从页从思;思从囟,从心。人当思虑之际,神识会于顖门,故名顖会。”

解剖

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吻合网。布有额神经分支。

详细主治

1、头痛,眩晕。

2、鼻渊。

3、癫狂痫。

详细操作

正坐或仰靠,与前、后发际连线的前1/6折点,或于上星后一寸取穴。平刺0.5 - 0.8寸,婴幼儿禁刺。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配伍

1、配迎香穴、合谷穴、太冲穴治鼻渊。

2、配上星穴、绝骨穴治鼻衄。

3、配上星穴、百会穴、风池穴、人中穴、大椎穴、通天穴治鼻息鼻痔。

4、配百会穴、丹田穴、气海穴、上星穴、神庭穴、曲差穴、后顶穴等治头痛。

5、配神庭穴、上星穴、前顶穴、后顶穴、脑空穴、风池穴、阳谷穴、大都穴等治眩晕。

6、配上星穴、前顶穴、脑户穴、风池穴治面赤肿。

7、配百会穴、上星穴、率谷穴、水沟穴、尺泽穴等治小儿惊风。

8、配前顶穴、长强穴、巨阙穴、章门穴等治小儿五痫。

9、配肝俞穴、肺俞穴、二间穴、少商穴、百会穴治多睡。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