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颞颥穴

颞颥穴,经外奇穴名。出自《脉经》。位于面部,眉毛外端与眼外眦角连线的中点,胆经瞳子髎穴与三焦经丝竹空穴之间,左右计2穴。皮肤有三叉神经的额神经分支分布,亦与上颌神经的耳颞神经相交通,眼轮匝肌由面神经的颞支支配。主治时邪温病、伤寒、头痛、眩晕、眼疾等。平刺0.3-0.5寸。

主治

时邪温病、伤寒、头痛、眩晕、眼疾

主要配伍

配眉冲穴治伤寒头痛等

位置

位于面部,眉毛外端与眼外眦角连线的中点,胆经瞳子髎穴与三焦经丝竹空穴之间,左右计2穴

出处

《脉经》

功能

疏风清热。

名称

颞颥穴

操作

平刺0.3-0.5寸

隶属

经外奇穴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眼睑痉挛、麦粒肿、结膜炎、头痛、面神经麻痹、牙痛、三叉神经痛、红眼病、眩晕等。

功能作用

疏风清热。

定位

位于面部,眉毛外端与眼外眦角连线的中点,胆经瞳子髎穴与三焦经丝竹空穴之间,左右计2穴。

相关论述

1、《备急千金要方》:“颞颥穴,在眉眼尾中间上下有来去络脉是。针灸之,治四时寒暑所苦,疸气温病等。”

2、《世医得效方》:“伤寒……灸两颞颥穴,在耳前动处。”

3、《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颞颥,奇穴。……针一至三分。主治时邪温病;亦治头痛、眩晕、颜面神经麻痹及眼科疾患。”

解剖

穴下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眶骨膜(额骨)。皮肤有三叉神经的额神经分支分布,亦与上颌神经的耳颞神经相交通。眼轮匝肌由面神经的颞支支配。

详细主治

时邪温病、伤寒、头痛、眩晕、眼疾等。

详细操作

平刺,针尖向太阳穴,或上下透刺,深0.3-0.5寸,局部酸胀痛感,留针10分钟左右,宜三棱针放血。禁灸。

配伍

配眉冲穴治伤寒头痛等。

附注

经穴别名,即脑空穴,属足少阳经,出《针灸甲乙经》。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