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过敏症

真菌过敏症(fungal allergy)是指由于真菌的孢子和(或)孢丝经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引发免疫系统的过敏反应。呼吸道和皮肤是真菌致敏的主要反应器官。皮肤症状可表现为癣菌疹、特应性皮炎、荨麻疹、湿疹等,呼吸道症状可表现为鼻炎、鼻窦炎、哮喘、肺泡炎等。具有特异体质的患者更易发生真菌过敏,多数患者可通过去除致敏真菌和药物治疗缓解症状,但较易复发。
主要病因
其它名称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是否医保
检查项目
疾病分类
英文名称
遗传性
重要提醒
就医指南
1、突发呼吸困难,有窒息感,短期内不能缓解。
2、突然昏迷。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1、皮肤反复或持续出现红斑,并伴有瘙痒。
2、长时间鼻塞、流清水鼻涕,经常连续打数个喷嚏。
3、长期胸闷、气促、咳嗽。
4、腹泻不止。
5、伴发热。
6、伴眼睛发红。
7、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1、紧急情况应去急诊科就诊。
2、皮肤症状严重的患者可去皮肤科就诊。
3、呼吸道症状严重的患者可去呼吸内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当天可穿宽松的衣服,方便进行体格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有哪些症状?症状出现多久了?是否越来越严重?
2、您有家人出现相似的症状吗?
3、您之前有过其他疾病吗?进行过哪些治疗?
4、您之前有对什么过敏吗?
5、您家里或工作环境如何?潮湿吗?
6、您饮食习惯怎么样?最近有没有吃过期的东西?
1、我出现真菌过敏症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检查前需要注意些什么?
4、我的情况严重吗?
5、您建议怎样治疗?多久能好?
6、治愈的概率大吗?下一代会不会遗传?
7、我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该怎么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日常
真菌过敏症的发生与复发与生活环境、人体的免疫状态等密切相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居住环境卫生,并加强个人防护。
1、保持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充足。
2、有皮肤症状的患者应避免过度清洁和搔抓。
3、适度运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4、过敏高发季节尽可能限制户外活动,如需外出,可戴上口罩防护。
5、定期打扫房间,常开窗通风。
检查
患者突然出现皮肤红斑,伴瘙痒,以及喘息、气促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家族史后,为了明确诊断,可能建议做真菌特异性IgE、IgG检测,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皮肤点刺试验,激发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等。
1、真菌特异性IgE、IgG检测
多为皮肤试验诊断多种变应原过敏时进行的辅助检测,有助于诊断本病。
2、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
嗜碱性粒细胞与Ⅰ型变态反应有关,医生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嗜碱性粒细胞,与特异性变应原混合,若发生脱颗粒反应,则判断患者对此变应原过敏。该检查可用于真菌过敏原的体外研究和脱敏治疗疗效的客观评价,具有很高的特异性、重复性、可靠性。
3、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RAST)
取患者血清作体外RAST测定,用来研究血清中特异性IgE水平,有助于诊断变态反应的变应原。
4、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测定血液中的抗原、抗体,可帮助医生确定患者对某过敏原的敏感程度。
1、皮肤点刺试验
为了明确患者是否对某种物质过敏,将高浓度过敏原滴在患者皮肤上,用细针轻轻刺入皮肤浅层,若患者对该物质过敏,那么针刺的部位就会出现红肿、瘙痒。皮肤点刺试验是目前国际变态反应组织推荐的最佳体内变应原检测方法,因其损害小,点刺液含量仅为皮内试验的万分之一,故安全性更高,副作用更少,患者的疼痛感更轻。
2、激发试验
模拟自然发病条件,以少量致敏原引起一次较轻的变态反应发作,可用于确定变应原。根据患者发病部位不同,可对不同器官进行激发试验,如支气管激发试验、鼻黏膜激发试验等。
治疗
真菌过敏症的治疗首先要去除致敏真菌,轻症者脱离接触即可自行缓解;合并真菌感染时,可口服或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采用抗组胺药物治疗,重者可用糖皮质激素,亦可采用针对真菌过敏原的特异性脱敏疗法。
抗休克治疗: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应马上抢救。嘱患者平卧,立即吸氧、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应用肾上腺素等进行抢救。
1、抗真菌药物
合并真菌感染时可依据感染部位使用不同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常用药物的抗真菌药物有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等。
2、抗组胺药物
可以口服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特非那定和曲尼司特等,具有抗过敏的作用。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嗜睡、乏力、恶心、呕吐等。
3、糖皮质激素
通常用于预防严重过敏反应的二次发作或症状持续,对于初始症状和体征作用甚微。常用的药物有曲安奈德、地塞米松等,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增加感染风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氟康唑、伊曲康唑、肾上腺素、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特非那定、曲尼司特、曲安奈德、地塞米松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脱敏治疗:通过反复的特异性过敏原接触,如逐渐增加剂量的皮下注射,提高患者对该过敏原的耐受性,从而减轻或避免过敏症状的出现。
治疗周期一般为1~3个月,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无传染性。
好发于过敏体质的人群。
病因
真菌的孢子和(或)孢丝经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引发人体免疫系统的过敏反应,从而导致本病。真菌孢子的抗原性较菌丝强,最常见引起过敏的真菌是在室外、工作场所或住宅中高浓度的真菌。至少有80种真菌和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相关,曲霉属最为常见,其中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及米曲霉都已证实可引起过敏反应,而烟曲霉居多。皮肤癣菌感染在哮喘、荨麻疹等变态反应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其中毛癣菌属居多。
1、过敏体质
过敏体质的人群易对真菌过敏,可能与遗传有关。
2、环境因素
真菌多存在于温暖潮湿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的真菌浓度较高,长期生活于此可增加真菌过敏症的风险。
3、饮食
食用发霉的食物可能导致消化道真菌过敏。
4、其他
皮肤屏障破坏、机体免疫异常等因素也可增加个体患本病的风险。
症状
真菌过敏症的主要症状为皮肤症状和呼吸道症状。皮肤可表现为癣菌疹、特应性皮炎、荨麻疹、湿疹等,呼吸道症状可表现为鼻炎、鼻窦炎、哮喘、肺泡炎等。此外,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和全身症状。
1、皮肤症状
患者常有皮肤红斑,并伴有瘙痒,持续不退或反复发作。部分患者表现为丘疹,皮损部增厚,上有鳞屑。
2、呼吸道症状
真菌感染是过敏性哮喘重要的诱发及加重因素之一,可表现为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真菌也可诱发过敏性鼻炎,出现鼻塞、流清水涕、频繁打喷嚏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腹泻、头痛、眼睛发红等症状。
真菌过敏症可并发过敏性休克、窒息,甚至导致死亡。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及典型症状,结合皮肤试验、激发试验、特异性lgE检测等各方面的检查结果,排除血管运动性鼻炎等疑似疾病,一般可以确诊。
1、血管运动性鼻炎
一般认为血管运动性鼻炎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环境温度变化、情绪波动、精神紧张、疲劳、内分泌失调等皆可诱发本病。临床表现与过敏性鼻炎类似,但特异性过敏原的检查通常为阴性。
2、慢性阻塞性肺病
真菌过敏症引发的呼吸道症状与慢性阻塞性肺病多有相似之处,但后者多见于中老年人,可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体格检查肺部干湿啰音并存,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预后
部分轻症患者不再接触过敏原后,可自行缓解;多数患者经过合理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少数严重过敏患者,可出现休克等导致死亡。
1、真菌过敏症患者再次接触过敏原后可复发。
2、严重过敏反应可导致窒息、休克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不可自愈,需避免接触过敏原。
多数患者在积极治疗后,症状可有效缓解,不影响日常生活。
暂无大样本数据。
再次接触过敏原时可复发。
预防
避免接触致敏真菌有助于预防疾病发生或复发,如暂时避开发病环境。平时尽量不用抗真菌制剂,不吃真菌污染的食物,避免待在潮湿多霉的环境。
饮食
本病的饮食主要应避免摄入霉变的食物,此外还应注意营养搭配,合理膳食。
1、饮食宜清淡,低脂饮食。
2、定时定量用餐,荤素搭配,保证营养均衡。
3、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
1、避免吃过期、发霉的食物。
2、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这类食物容易刺激呼吸道黏膜,诱发过敏性鼻炎发作,因此应避免此类食物的摄入。
3、禁食煎炸食品等油腻食物。
4、少吃鱼、虾、蟹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