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带下过多

带下过多,中医病名。是指带下量过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又称“下白物”、“流秽物”等。病因为湿邪为患,脾肾功能失常是发生的内在条件,感受湿热、湿毒之邪是重要的外在病因。基本病机为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治疗以祛湿止带为基本原则。西医妇科疾病如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性疾病等引起的阴道分泌物异常与带下过多临床表现类似者,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主要病因

脾虚、肾阳虚、阴虚夹湿、湿热下注、湿毒蕴结

其它名称

下白物、流秽物

就诊科室

妇科

常见症状

带下量过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等

相关中医疾病

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

英文名称

profuse vaginal discharge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妇科检查  

可见各类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性疾病的体征,也可发现肿瘤。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检查清洁度m度或以上,或可查到滴虫、假丝酵母菌及其他病原体。急性或亚急性盆腔炎,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必要时可行宫颈分泌物病原体培养、病变局部组织活检等。

(2)B超检查:对盆腔炎性疾病及盆腔肿瘤有意义。

治疗

治疗原则

带下倶是湿证,故治疗以祛湿止带为基本原则。临证治法有清热解毒或清热利湿止带;健脾除湿止带;温肾固涩止带;滋肾益阴,除湿止带。因此,必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应用。另外,还需配合中成药口服、中药制剂外洗、栓剂阴道纳药、中医特色疗法等,同时还可选用食疗进行预防调护,以增强疗效,预防复发。

病因

基本病因

带下过多系湿邪为患,而脾肾功能失常是发生的内在条件,感受湿热、湿毒之邪是重要的外在病因。

诊断

诊断原则
1、病史 妇产科术后感染史,盆腔炎性疾病史,急、慢性宫颈炎病史,各类阴道炎病史,房事不节(洁)史。2、症状 带下量多,色白或黄,或赤白相兼,或黄绿如脓,或混浊如米泔;质或清稀如水,或稠黏如脓,或如豆渣凝乳,或如泡沫状;气味无臭,或有臭气,或臭秽难闻;可伴有外阴、阴道灼热瘙痒,坠胀或疼痛,或伴尿频、尿痛等症状。
诊断依据

1、病史  

妇产科术后感染史,盆腔炎性疾病史,急、慢性宫颈炎病史,各类阴道炎病史,房事不节(洁)史。

2、症状  

带下量多,色白或黄,或赤白相兼,或黄绿如脓,或混浊如米泔;质或清稀如水,或稠黏如脓,或如豆渣凝乳,或如泡沫状;气味无臭,或有臭气,或臭秽难闻;可伴有外阴、阴道灼热瘙痒,坠胀或疼痛,或伴尿频、尿痛等症状。

鉴别诊断

1、经间期出血、漏下  

带下赤色时应与经间期出血、漏下相鉴别。经间期出血是指月经周期正常,在两次月经周期中间出现的周期性出血,一般持续3〜5天,能自行停止。漏下是指经血非时而下,淋沥不尽,无正常月经周期。

2、生殖道癥积和癌病  

带下量多是一种症状,以妇科生殖道炎症最为常见,生殖道癥积及癌病亦可出现。若生殖道癥积突入阴道时,可见带下量多,赤白或色黄淋沥,或伴臭味,通过妇科检查可鉴别;若见大量浆液性或脓性或脓血性恶臭白带时,要警惕输卵管癌、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生殖道癌病的发生,可通过妇科检查、B超检查、诊断性刮宫、阴道镜、宫腔镜和腹腔镜检查等进行鉴别。

3、白浊  

带下色白量多时需与白浊鉴别。白浊是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临床特征为尿窍流出混浊如脓之物,多随小便流出,可伴有小便淋沥涩痛。尿道口分泌物做淋球菌培养呈阳性,可资鉴别。

预防

预防措施
注意保持外阴,内裤洁净。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不宜辛辣、生冷、油腻之品。切忌饮酒。

饮食

饮食调理

带下过多虚证适宜食物

1、脾虚证:鸟骨鸡、鸡肉、牛肚、猪肚、驴肉、鹌鹑、粟米、糯米、栗子、花生、莲子、荔枝等。

2、肾阳虚证:羊肉、狗肉、鸡肉、洋鸭肉等·。

来源:《中医补益全书》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