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阁门穴

阁门,经外奇穴名。出自《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别名阑门。位于男性腹股沟部,平阴茎根,当耻骨下缘中点,前正中线左右旁开3寸处,肝经足五里穴近处,左右计2穴。浅层布有股神经前皮支,大隐静脉和腹股沟浅淋巴结,深层有闭孔神经的前、后支,旋股内侧动、静脉的肌支。主治竖痃疝气、其上攻心、阴汗、阴囊红肿等。直刺1-1.5寸。

主治

竖痃疝气、其上攻心、阴汗、阴囊红肿

位置

位于男性腹股沟部,平阴茎根,当耻骨下缘中点,前正中线左右旁开3寸处,肝经足五里穴近处,左右计2穴

出处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别名

阑门

功能

清热利湿,疏通经络

名称

阁门穴

操作

直刺1-1.5寸

隶属

经外奇穴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疝气、阴汗、阴囊红肿等。

功能作用

清热利湿,疏通经络

定位

位于男性腹股沟部,平阴茎根,当耻骨下缘中点,前正中线左右旁开3寸处,肝经足五里穴近处,左右计2穴。

相关论述

1、《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竖痃疝气发来频,气上攻心大损人,先向阁门施泻法,大敦复刺可通神。阁门,在玉茎毛际两傍各三寸,针一寸半,泻之。灸五十壮。”

2、《类经图翼》:“阑门穴,在阴茎根旁,各开三寸。”

解剖

穴下皮肤→皮下组织→长收肌→短收肌→小收肌。浅层布有股神经前皮支,大隐静脉和腹股沟浅淋巴结,深层有闭孔神经的前、后支,旋股内侧动、静脉的肌支。

详细主治

竖痃疝气、其上攻心、阴汗、阴囊红肿等。

详细操作

直刺1-1.5寸。艾柱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附注

本穴别名阑门,但与经外奇穴阑门穴无关。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