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暴吐

暴吐,中医病名,是指邪毒犯胃,胃失和降,使胃气暴逆上冲而引起的急性呕吐,呕吐胃内容物多而频数,以发病快、病程短为特点。是属“呕吐”范围的急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天发病较多。西医学的幽门梗阻、急性胃炎以及颅内压升高的其他疾病所致急性呕吐,均可参考本病进行治疗。

主要病因

邪毒犯胃,胃失和降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胃肠外科、急诊科

常见症状

急性呕吐

相关中医疾病

急性胃炎、贲门痉挛、急性胃肠炎

英文名称

fulminant vomiting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X线检查

胃肠钡餐透视,能协助诊断幽门梗阻、胃扭转、十二指肠壅积症及肿瘤等消化道疾病;高位小肠单纯性梗阻时,X线可有“阶梯状”征象。

2、呕吐物检查

隐血试验及镜检等。食物中毒、化学药品及酒精等中毒时,呕吐物毒理学分析可找出病因。

3、胃镜检查

能明确诊断呕吐是急慢性胃炎、胃癌,还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等所致。

治疗

治疗原则
治疗以祛邪和胃,降逆止呕为大法。

病因

基本病因

1、外邪侵袭

外感六淫邪毒,或秽浊之气侵袭中焦,致使邪毒犯胃,胃气不宁,脾气不升,胃浊不降,清浊相干,浊气逆乱上冲而发。

2、饮食所伤

暴饮暴食,或过食生冷、油腻、不洁食物,或误食毒物,伤胃害脾,造成食滞中脘,或毒结于胃,致使胃失和降,气逆上冲。

3、寒湿困脾

外感寒湿秽浊之气,或过食生冷,或素体中阳不振,脾失运化,致使水湿痰饮结聚于中焦,壅迫胃气上逆,则呕吐暴作。

诊断

诊断原则

1、本病以突然发作的剧烈呕吐为特征。

2、多因外邪侵袭、饮食所伤所致。

3、本病四季皆可发生,但以夏秋季多发。

诊断依据

1、本病以突然发作的剧烈呕吐为特征。

2、多因外邪侵袭、饮食所伤所致。

3、本病四季皆可发生,但以夏秋季多发。

鉴别诊断

1、急性胆胀

急性胆胀虽可出现剧烈呕吐,但以右胁下剧烈绞痛为主症,常突然发病,阵发性加剧,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胛及腰背部,多伴见寒战发热,厌食,黄疸等。胆俞多有压痛。每因情志郁怒、过食油腻、虫积等诱发。且中年女性多见。

2、急性脾心痛

急性脾心痛虽可出现频繁呕吐,但多猝发于饱食、饮酒或情绪激动时,以持续剧烈的中上腹或左上腹胀痛为主,多向左腰背部放射,仰卧加剧,甚至波及全腹,伴有寒战高热等,可迅速出现厥脱危象。血、尿淀粉酶及血清脂肪酶明显升高。

3、时疫霍乱

该病是以上吐下泻交作,吐、下物如米泔水样、无腹痛为主症,起病急骤,来势凶险,常迅即出现津液损伤,肢冷脉微等脱象,且有强烈的传染性。大便培养可确诊。

预防

预防措施

暴吐病人需常规急诊留观,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并做好相应记录,直至呕吐缓解为止。

1、多进淡盐开水,口服补液。

2、呕吐时可轻拍患者背部,以助呕吐物的排出。

3、注意口腔清洁,呕吐后用温水漱口,及时清理呕吐物,以避免恶性刺激。

4、转筋,用吴萸、食盐适量,炒热,局部热敷。

5、服中药时宜少量多次分服,温度不宜高于38℃,服药前在舌面滴生姜汁数滴,可防止呕吐。呕吐后一般不立即进食,应休息4~8小时后方可酌情给予流质饮食。病势控制后

可给素半流质饮食,忌荤腥油腻。

6、重症患者绝对卧床,头转向一侧,以防因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神志不清、呕吐不利者,使用吸引器时动作要轻巧准确,避免损伤口腔粘膜。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见头痛剧烈,呈喷射状呕吐,或呕吐物中带血,血量增多并伴腹痛拒按,烦躁不安或嗜睡,呼吸深快,血压下降等表现,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