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斑疹伤寒

地方性斑疹伤寒(endemictyphus)又称鼠型斑疹伤寒或蚤传斑疹伤寒,是由莫氏立克次体引起,以鼠蚤为传播媒介的急性传染病。常表现为发热、皮疹、便秘、恶心、呕吐、腹痛等,病情较轻、病程短,病死率极低。通常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本病是传染病,应做好日常的预防措施以及病人的隔离工作。
主要病因
其它名称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是否医保
检查项目
疾病分类
相关中医疾病
英文名称
遗传性
重要提醒
就医指南
通常选择感染科就诊即可。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取皮损部位的组织进行检查,就诊前不要在皮损处涂抹药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的发热、头痛等症状是何时出现的?有没有加重的情况?
2、您有记录体温的变化情况吗?是哪种趋势?
3、您近期有蚤被叮咬的经历吗?
4、您家附近是否有老鼠?
5、您周围的家人、邻居有人发生类似的症状吗?
6、您是否进行过治疗?治疗方法都有哪些?效果如何?
1、我的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我的疾病是如何传播的?会不会传染给别人?
3、我的疾病治疗效果如何?可以根治吗?
4、都有哪些治疗方法?您推荐哪种治疗方法?
5、我的家人要如何避免感染这种疾病?
6、我在生活、饮食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吗?
7、我需要复查吗?大概多久一次?
日常
地方性斑疹伤寒患者要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保持衣物清洁,饮食选择清淡的食物,适当地运动。注意一些药物的适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1、多西环素禁用于8岁以下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还可有光敏反应、消化道症状等不良反应。
2、甲氧苄啶久用可致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下降,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3、利福平可致肝功能损害及白细胞、血小板的减少,用药时需慎重,剂量不可过大,3个月以内的孕妇亦不能使用。
4、止痛药和镇静药不可滥用,以免导致耐药及成瘾,并且注意避免合用,以免出现药物相互作用或抑制呼吸。
1、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更换并清洗衣服,尽量保证每天洗澡。
2、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熬夜,保持心情舒畅。
3、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
检查
医生常通过血常规、凝血四项、生化检查等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此外还可能通过病原体分离、外斐反应、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乳胶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固相免疫测定等对病原体进行检查,此外还可能选择X线、心电图检查了解患者心、肺的受损情况。
1、血常规、凝血四项
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多正常,少数于病程早期出现血小板减少。
2、生化检查
约90%患者血清AST、ALT、ALP和LDH轻度升高。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肝功能、肾功能是否出现异常,并检查患者有无钠、钙等元素的含量的异常。
3、免疫学检测
可进行外斐试验,较灵敏,但特异性差,本病检查虽呈阳性,但不能与流行性斑疹伤寒鉴别。可用莫氏立克次体特异性抗原作补体结合试验和立克次体凝集试验等可鉴别。
4、病原体分离
将发热期患者血液接种入雄性豚鼠腹腔内,接种后5~7天动物发热,阴囊因睾丸鞘膜炎而肿胀,鞘膜渗出液涂片可见肿胀的细胞质内有大量的病原体。
5、其他
必要时还可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乳胶凝集试验、固相免疫测定等,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
胸部X线检查常见肺部间质感染征象。
心电图可显示低电压,ST-T改变等。
治疗
地方性斑疹伤寒主要的治疗措施是病原治疗,使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比如多西环素,杀灭病原体,同时对患者发热、头痛、精神症状、心功能不全等进行对症处理,此外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热量和水分。
1、保持口腔卫生,及时更换体位,防止口腔感染、肺部感染以及压疮的发生。
2、选择高热量、半流质饮食,摄入足够的水分,每日成人量宜为3000ml左右,年老者及有心功能不全者酌减,以保证每日排尿量在1000~ 1500ml。
1、病原治疗
病原治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措施。多西环素是较好的选择,可以杀灭病原体,缓解患者的症状。此外四环素、氯霉素也有效,需要根据患者病情使用。磺胺类药物可加重病情,禁止使用。
2、其他治疗
(1)头痛剧烈的患者可以使用布洛芬等药物缓解症状,还有缓解发热的作用;
(2)严重神经系症状的患者可选择异丙嗪、氯氮平、地西泮等药物;
(3)出现心功能不全时可以采用强心剂;
(4)有严重毒血症症状伴低血容量的患者可补充血浆、右旋糖酐等,并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必要时加用血管活性药物、肝素等;
(5)有继发细菌感染,按发生部位及细菌药敏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
多西环素、四环素、氯霉素、布洛芬、异丙嗪、氯氮平、地西泮、右旋糖酐、肾上腺皮质激素、肝素
通常本病不选择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一般为1~2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本病为传染性疾病。
1、家鼠如褐家鼠、黄胸鼠等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以鼠-鼠蚤-鼠的循环流行。莫氏立克次体能经蚤卵传递。
2、因在虱体内曾分离到莫氏立克次体,故病人也有可能作为传染源而传播本病。
3、家猫能携带莫氏立克次体,并能传染给人。
主要为虫媒传播。鼠蚤吮吸病鼠血时,病原体随血进入蚤肠繁殖,但蚤并不因感染而死亡,病原体且可在蚤体长期存在。当受染蚤吮吸人血时,同时排出含病原体的蚤粪和呕吐物于皮肤上,立克次体可经抓破处进入人体;或蚤被压碎后,其体内病原体也可经同一途径侵入。进食被病鼠排泄物污染的饮食也可得病,干蚤粪内的病原体偶可成为气溶胶,经呼吸道或眼结膜而使人受染。螨、蜱等节肢动物也可带有病原体,而成为传病媒介的可能。
人群对本病有普遍易感性。
1、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
2、国内以河南、河北、云南、山东、北京、辽宁等报道的病例较多。
晚夏、秋季谷物收割时发生较多。
病因
地方性斑疹伤寒由莫氏立克次体引起,鼠蚤吮吸病鼠血时,病原体随血进入蚤肠繁殖,但蚤并不因感染而死亡,病原体可在蚤体长期存在。当受染蚤吮吸人血时,同时排出含病原体的蚤粪和呕吐物于皮肤上,立克次体可经抓破处进入人体,引起人体感染。
主要为病原体所致的血管病变、毒素引起的毒血症及变态反应。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先在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繁殖,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病变,细胞溶解破裂,大量病原体释放入血形成立克次体血症,全身脏器小血管内皮细胞感染、立克次体对血管内皮的直接损伤及其释放的内毒素样物质,引起微循环障碍和相应组织器官损伤的临床表现。病程第二周出现的变态反应加重病变的发生。
症状
地方性斑疹伤寒患者多急性起病,少数有乏力、食欲不佳及头痛等前驱症状。体温一般在病程第1周达高峰,39℃左右,呈弛张热或稽留热,随后逐渐降低,热程多在9~14日。高热时有畏寒、头痛、结膜充血及全身不适等表现。部分患者在病程第4~7日可出现充血性斑丘疹,数量及持续时间较流行性斑疹伤寒少且短。部分可有头晕、头痛及失眠等轻度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1、发热
大多急骤起病,少数有1~2日的前驱症状如疲乏、纳差、头痛等。呈稽留或弛张热,于病程第1周达高峰,一般在39℃左右,伴全身酸痛、显著头痛、结膜充血等,部分病例有关节痛而影响行动,头痛常可由眶后痛所致。热程一般为9~14日,大多渐退。
2、皮疹
50%~80%病人出现皮疹,多见于第4~7病日。初发生于胸腹,24小时内遍布背、肩、臂、腿等处,脸、颈、足底、手掌一般无疹。开始为斑疹,粉红色,直径1~4mm,按之即退;继成斑丘疹,色暗红,按之不消失。疹于数日内消退。极少数病例的皮疹呈出血性。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大多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等轻度神经系统症状,听力减退、失眠、烦躁不安、脑膜刺激征、谵妄、昏迷、大小便失禁等少见。
大多有便秘、恶心、呕吐、腹痛等,约50%患者伴脾脏轻度肿大,肝大者较少。其他脏器很少受累。
1、少数病例病情严重,可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
2、并发症以支气管炎最多见。
诊断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症状的出现、变化情况以及流行病学资料,尤其关注流行区发热患者,或发病前1个月内去过疫区者,同时观察患者的症状,结合补体结合试验、立克次体凝集试验等辅助检查结果做出诊断。
1、其他立克次体病
恙虫病患者恙螨叮咬处可有焦痂和淋巴结肿大、变形杆菌OXK凝集试验阳性。Q热除发热及头痛外无皮疹,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炎、外斐试验阴性、贝纳立克次体的血清学试验阳性。
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的鉴别:
(1)病原体不同:流行性斑疹伤寒病原为普氏立克次体;地方性斑疹伤寒病原为莫氏立克次体。
(2)疾病性质不同:流行性斑疹伤寒疾病性质多为中度至重度,神经症状明显;地方性斑疹伤寒疾病性质为轻度至中度流行特点。
(3)流行性不同:流行性斑疹伤寒多发生于冬、春季;地方性斑疹伤寒具有散发性,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但更多见于夏、秋季。
(4)皮疹表现不同:流行性斑疹伤寒表现为斑丘疹,瘀点或瘀斑常见,多遍及全身;地方性斑疹伤寒表现为斑丘疹,且较稀少。
(5)血小板数量减少表现不同:流行性斑疹伤寒血小板减少常见;地方性斑疹伤寒血小板减少不常见。
(6)外斐试验结果不同:流行性斑疹伤寒表现为强阳性,外斐反应的低度为1∶320~1∶5120,;地方性斑疹伤寒外斐反应的低度为1∶160~1∶640。
(7)接种试验结果不同:流行性斑疹伤寒病原体一般不引起豚鼠睾丸肿胀,偶可引起但甚轻;地方性斑疹伤寒病原体引起豚鼠睾丸严重肿胀。
(8)病死率不同:流行性斑疹伤寒病死率为6%~30%,地方性斑疹伤寒病死率<1%。
2、伤寒
多见于夏、秋季,起病较缓慢,全身中毒症状较轻,皮疹岀现较晚,特征性表现如淡红色玫瑰疹,数量较少,多见于胸腹;可有相对缓脉。白细胞减少,肥达反应阳性,诊断依赖于血和(或)骨髓培养出伤寒杆菌。
3、回归热
体虱传播,发病季节和临床表现相近,皮疹少见;但发热间断数天后可再发热,发热时患者血液和骨髓涂片可见螺旋体。
4、钩端螺旋体病
夏、秋季节发病,有疫水接触史。无皮疹,多有腹股沟和(或)腋窝淋巴结肿大,腓肠肌压痛明显。可有黄疸、出血或咯血。钩端螺旋体补体结合试验或显微镜下凝集试验阳性。乳胶凝集试验有助于早期诊断。
5、流行性出血热
有明显的区域性。以发热、出血、休克和肾损害为主要表现,典型患者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5期经过。血清检测特异性IgM抗体而确诊。
预后
地方性斑疹伤寒大多预后良好,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患者多可治愈,死亡的病例少见。本病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有传染给别人的风险。在治愈后可以获得较为持久的免疫力。
1、本病会导致患者发热、头痛、烦躁等,影响患者日常的生活质量。
2、本病是传染病,疾病可能会传染给别人。
本病不经治疗预后较好。
本病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患者通常可以治愈。
多数患者经过治疗症状可以消失。
经过彻底的治疗,可以获得较为持久的免疫力,做好预防工作,通常不会复发。
预防
1、做好灭鼠灭蚤的工作,部分宠物能携带病原体,比如猫,尽量不要饲养。
2、积极的治疗患者,同时做好隔离工作。
3、因本病多散发,故一般不疫苗接种;疫苗接种对象为灭鼠工作人员及与莫氏立克次体有接触的实验室工作人员。
普氏立克次体株灭活疫苗
饮食
地方性斑疹伤寒患者无需特殊的饮食护理,保证营养的充足摄入可以帮助身体更好的恢复,同时多喝水,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
1、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可以提供维生素。
2、保证蛋白质的充足摄入,可以选择瘦肉、鱼类等作为蛋白质来源。
3、保证每日足够的热量以及水分摄入。
1、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油炸、腌制和熏烤的食物。
2、尽量不饮酒。少喝兴奋性饮料。
3、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