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气随血脱

气随血脱亦称血脱气脱。由于出血过多,气无所附,则阳气暴脱。症见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淡无华,脉微欲绝。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摄血,血载气,血脱易致气虚,气虚又加速血脱,两者互为因果。治宜益气固脱。方用独参汤。

名称

气随血脱

概念

由于出血过多,气无所附,则阳气暴脱

类别

中医基础术语

参考文献

1、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李湘云.《温病学辞典》: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年

应用领域

气随血脱(证)论治
主证: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淡无华,精神萎靡、眩晕或晕厥、冷汗淋漓、四末不温,或有抽搐,或见口干。
舌脉:舌淡,脉芤或微细。
治法:益气固脱。
代表方剂:独参汤等。

解读

气随血脱,是指在大量出血的同时,气也随着血液的流失而急剧散脱,从而形成气血并脱的危重病理状态。
各种大失血皆可导致气随血脱,较常见的有外伤失血,呕血和便血,或妇女崩中,产后大出血等因素。血为气之载体,血脱则气失去依附,故气亦随之散脱而亡失。症见精神萎靡、眩晕或晕厥、冷汗淋漓、四末不温,或有抽搐,或见口干,脉芤或微细。
气随血脱如能及时救治,则可转危为安,继而表现气血两虚的病理状态。如病情恶化,可出现亡阴亡阳,发展为阴阳离决而死亡。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