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恙虫病

恙虫病(tsutsugamushi disease)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一种由恙虫病东方体感染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经恙螨幼虫叮咬传播,临床以发热、皮疹、特征性焦痂与溃疡、淋巴结及肝脾肿大为特征,可引起中毒性肝炎、支气管肺炎、心肌炎、脑膜脑炎、消化道出血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主要病因

恙螨幼虫叮咬

其它名称

丛林斑疹伤寒、洪水热、日本江河热、恙螨传立克次体病

发病部位

其他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传染科

常见症状

发热、焦痂与溃疡、淋巴结肿大、皮疹、肝脾肿大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清学检查、病原学检查、肝肾功能检查

疾病分类

传染病

相关中医疾病

虫证

英文名称

tsutsugamushi disease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皮肤出现焦黑色结痂、暗红色斑丘疹;

2、伴发热、畏寒、寒战、剧烈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

3、触及淋巴结肿大;

4、周围有人出现类似症状。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患者可去传染科、感染性疾病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最近去过野外游玩吗?

6、您家里养宠物了吗?做过驱虫治疗吗?

7、您最近有没有被恙螨叮咬过呢?

8、您身边有人出现类似症状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确诊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这个病传染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焦痂处会留瘢痕吗?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日常

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并注意防止疾病的传播。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卫生的居住环境,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

5、家里养宠物的患者应为宠物进行驱虫治疗。

6、本病具有传染性,生病期间注意隔离,家里要准备蚊帐,涂抹恙螨驱避剂,防止疾病传播。

7、禁止搔抓皮疹,不能手撕焦痂,穿棉质宽松衣物,减少摩擦、磨破皮疹的风险。

复诊须知

由于患者病情不同,应根据医生的嘱咐定期复查,以避免延误病情。此外,如果出现不适应及时复诊,由医生处置。

检查

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发热、焦痂与溃疡、淋巴结肿大、皮疹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会建议做血常规、血清学检查、病原学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然后会检查皮肤有无发绀、皮损,以及皮损部位、大小、数量,淋巴结有无肿大,肝脾有无肿大及触痛。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患者白细胞数减少或正常。

2、血清学检查

(1)变形杆菌OXK凝集试验(外斐反应):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能与变形杆菌OXK抗原起凝集反应,为诊断提供依据。

(2)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率较高,特异性较强。补体结合抗体在体内的持续时间较长,可达5年左右。最好选用当地流行株作抗原或釆用多价抗原,这样可提高检测的阳性率。

(3)免疫荧光试验: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在病程的第1周末开始出现阳性,第2~3周末达高峰,2个月后效价逐渐下降,但可持续数年。

(4)斑点免疫测定:用于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IgM或IgG抗体,其中特异性IgM抗体的检测有早期诊断价值。该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区分各种血清型。

(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酶免疫测定(EIA):可作各种血清型恙虫病东方体的特异性IgM或IgG抗体检测,敏感度和特异性与斑点免疫测定相仿亦可用于血清分型,但操作更简便。

3、病原学检查

(1)病原体分离:可采用动物实验鸡胚卵黄囊接种或HeLa细胞培养等方法分离恙虫病东方体。

(2)分子生物学检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可检测细胞、血液等标本中的恙虫病东方体基因,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对于本病诊断及血清型的鉴定有一定价值。

4、肝肾功能检查

通过肝肾功能检查,可了解有无肝肾功能受损。

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抗感染治疗和对症治疗,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氯霉素、多西环素、四环素等,以控制体内的炎症,缓解症状。

对症治疗

1、高热可用冰敷、乙醇拭浴等物理降温,酌情使用解热药物,但慎用大量发汗的解热药。

2、烦躁不安时可适量应用镇静药物。

3、皮肤有焦痂、溃疡者,需对创面清理,避免继发感染。

4、恙虫病合并呼吸、肝、肾功能损害时,常采取抗炎、给氧、保肝降酶以及维持/替代肾功能等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以氯霉素、多西环素为宜,也可用四环素、氧氟沙星。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皆无效。氯霉素对儿童患者用量不宜大,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因抑制软骨发育,也应如此。

相关药品

氯霉素、多西环素、四环素、氧氟沙星

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有传染性。

传染源

啮齿动物是恙虫病的主要传染源。城镇以家鼠为主,农村以社鼠、黄毛鼠为主。兔、猪、猫等也能感染。恙螨被恙虫病东方体感染后,可经卵传给后代,也可成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

通过恙螨幼虫叮咬将病原体传播给人。

发病率

暂无确切流行病学资料。

死亡率

如果未经治疗,病死率可高达30%~70%。

发病趋势

近些年来,全国较多地区出现恙虫病疫情显著上升的趋势,局部流行时有发生。

好发人群

好发于田间劳作农民、野外作业人员(伐木、筑路 工人、地质勘探人员等)、野外训练部队及旅行者 。

好发地区

恙虫病主要流行于亚洲太平洋地区,尤其东南亚多见。我国主要流行于东南沿海地区,以广东和福建为重。 

好发季节

恙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南方疫源地主要流行于夏季,北纬25°以南的广东地区全年均有流行。北方疫源地主要流行于秋冬季,流行季节与当地优势种群恙螨的最适活动时间密切相关。过渡型疫源地主要流行于秋季,发病时间具有较为典型的“10月高发”现象,其次为11月份,12月以后报告病例较为少见。

病因

总述

本病为感染恙虫病东方体引起。病原体从恙螨幼虫叮咬处侵入人体,先在叮咬局部组织细胞内繁殖,引起局部的皮肤损害,继而直接或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流,形成恙虫病东方体血症。

症状

总述

恙虫病的潜伏期是4~21天,多数患者在被恙螨叮咬后7~10天出现症状。常见症状有发热、皮疹、特征性焦痂与溃疡、淋巴结及肝脾肿大等。

典型症状

1、发热

(1)发热特点:一般起病急,体温可于1~2天内上升至39~41℃,最高可达42℃;多为弛张热型,也可持续发热或不规则热型,发热时间多在7~21天。

(2)伴随症状:多伴有畏寒、寒战、剧烈头痛、全身酸痛、疲乏、嗜睡、食欲下降、恶心、呕吐、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畏光、失眠等症状。

2、焦痂与溃疡

焦痂与溃疡是恙螨叮咬后局部组织坏死形成的特异性体征。

(1)皮损分布:男性主要分布在会阴部和腹股沟区,而女性多分布在乳房和腋窝区。

(2)皮损外观:焦痂外观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15mm,焦黑色,边缘稍隆起,周围有红晕,不痛不痒,无渗液。焦皮脱落后,中央凹陷形成溃疡,基底部呈现淡红色肉芽创面。

3、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大,多见于焦痂附近,常明显肿大并伴疼痛和压痛,游离且无黏连,可移动。发热前即可出现,多见于病程第2周后,主要在腹股沟、腋下、耳后等处,多如黄豆或蚕豆大小,也有鸽蛋大小者,有的甚至于隆起皮肤表面。

4、皮疹

(1)出疹时间:皮疹可见于病程第2~8天,一般为4~6天,少数患者可于发病时即出现皮疹或迟至第14天出疹。

(2)皮疹特点:约一半患者会出现典型的暗红色充血性非瘙痒性斑疹或斑丘疹,也有呈出血性者,无痒感,大小不 一,直 径 为2~5mm,多散布于躯干部,通常始于腹部,随后向四肢扩散,通常可累及面部。

(3)皮疹消退:多经3~7天后逐渐消退,不脱屑,有色素沉着;部分患者病程第7~10天可在口腔软、硬腭及颊部黏膜上发现黏膜疹或出血点。

5、肝脾肿大

肝肿大占10%~30%,脾肿大占30%~50%,质软,表面平滑,无触压痛。

并发症

并发症有支气管肺炎、脑炎或脑膜炎、中耳炎、腮腺炎、血栓性静脉炎、肝肾功能损害、心肌炎、心功能不全、DIC、感染性休克等,孕妇可发生流产。死亡病例多发生于病程的第3周前后。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结合发热、焦痂与溃疡、淋巴结肿大、皮疹等临床表现,以及体格检查、血常规、血清学检查、病原学检查等检查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应注意与伤寒、斑疹伤寒、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疟疾、钩端螺旋体病、皮肤炭疽等疾病相鉴别。

鉴别诊断

1、伤寒

起病缓慢,持续高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有少数玫瑰疹,无焦痂溃疡,标本中培养出伤寒杆菌,肥达试验阳性,外斐试验阴性。

2、斑疹伤寒

多见于冬春季节,无焦痂和局部淋巴结大,外斐试验OX19凝集阳性,OXk阴性,普氏(流行性斑疹伤寒)或莫氏(地方性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为抗原作补体结合试验阳性。

3、登革热

发病前曾在登革热流行区居住或逗留,有伊蚊叮咬史,多于夏秋季发病,急性起病,有高热、头痛、皮疹。外周血白细胞和/或血小板明显减少,血清中登革病毒抗体IgM阳性。

4、流行性出血

热起病急,典型表现有发热、出血、肾脏损害。外周血白细胞增多或正常,血小板减少,蛋白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IgM阳性。

5、疟疾

在流行季节有流行区居住或旅行史,出现间歇性或规律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大汗,伴有贫血和肝脾肿大,恶性疟热型不规则,可引起凶险发作。外周血或骨髓涂片疟原虫阳性。

6、钩端螺旋体病

恙虫病流行地区和钩端螺旋体发病区域有重叠现象,该区域内有4%的患者可同时染上两种疾病。钩体病患者常出现眼结膜充血、出血,腓肠肌疼痛明显,无焦痂和溃疡。血涂片中可见到钩端螺旋体,血清钩端螺旋体凝集溶解试验阳性。

7、皮肤炭疽

皮肤炭疽有牲畜接触史,病变多见于外露部位,毒血症状轻,无皮疹,血白细胞总数多增高,取分泌物可查及炭疽杆菌,外斐试验阴性。

预后

一般预后

如果能及时诊断与治疗,绝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但是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或合并有并发症则预后较差。

危害性

1、本病可有发热、畏寒、寒战、剧烈头痛、全身酸痛、疲乏症状,影响日常生活。

2、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并发支气管肺炎、脑炎或脑膜炎、中耳炎、心功能不全、DIC、感染性休克等,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自愈性

一般不可自愈,需积极治疗。

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一般可治愈。

治愈率

大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可治愈。

预防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建议开展灭鼠活动。

2、在疾病流行的季节和地区,外出时应尽量穿长袖上衣、长裤和长筒袜,在身上喷恙螨驱避剂,避免直接接触草地、灌木等,降低被恙螨叮咬的机会。

3、居住在疾病流行地区的人群应注意安装纱窗和纱门,使用蚊帐,减少恙螨进入家中叮咬家人的风险。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避免恙螨孳生。

5、注意饮食卫生,不饮生水,不吃生食和不干净的食物。

6、养成规律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饮食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饮食建议

1、患者应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减少熏烤食物的摄入,避免食用霉变食物和多盐食物。

3、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咖喱等。

4、患者要少吃油腻的食物。在平时烹饪炒菜时,尽量避免使用肥肉、奶油及烹调油,并且少吃和不吃油炸食品。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