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行伤筋

中医术语。五劳所伤之一。指过度的行走疲劳,可以损伤筋膜组织。
出处
名称
概念
类别
参考文献
1、朱文锋.《实用中医词典》: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年
2、朱凌凌.谈“肝主筋”与“久行伤筋”: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6月21日
2、朱凌凌.谈“肝主筋”与“久行伤筋”: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6月21日
应用领域
1、致病机理
适当的走动或跑动,有利气血的流动,畅达气机,活动关节,促进肝血对筋的滋养,有利于肢体筋腱或筋膜的柔韧和强健。但肝血的滋养是有限的,长时间行走,超过一定负荷,或短距离奔走、奔跑用力过猛等,均会使筋肉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易使肢体,特别是下肢关节周围的肌腱、筋膜和韧带等软组织因疲劳而受伤或劳损,导致运动障碍,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2、预防
日常生活或锻炼时,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耐受力选择运动形式,不可勉强。建议人们每天适度走动,使全身关节、筋骨得以适度运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行走时应注意身体挺直,上肢自然摆动,步幅均匀有力。身体条件允许时,可以进行快走和慢跑锻炼,但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年纪越大,越要小心久行伤筋,行走的速度应当缓慢,距离不可过远,持续的时间不可过长,可通过坐、卧等方式加以调节。若不顾年迈或体弱勉强为之,容易发生脚筋扭伤、跌倒或其他心脑血管意外疾病。
3、调护
对于久行引起的疲劳,可以自我按摩,否则酸痛感就会久留不消。一般以按、摩、推、拿四法为主,可以酸痛点(阿是穴)为主要按摩穴位,辅以按摩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承山穴(小腿腓肠肌的两肌肉之间凹陷处)、委中穴(腘窝正中)、承筋穴(小腿部腨肠肌中央凹陷处)等处缓解不适。还可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如舒筋活血汤或补筋丸等。泡脚亦是消除下肢疲劳的好办法。由于酸入肝,所以人们可多吃含酸味的药食以养筋,日常饮食中可多吃一些补血活血、养筋通络的食物,如枸杞、木瓜、黑木耳等。另外,根据中医以脏养脏的理论,人们可以适当多吃一点牛筋或猪蹄,同样有养筋的作用。
适当的走动或跑动,有利气血的流动,畅达气机,活动关节,促进肝血对筋的滋养,有利于肢体筋腱或筋膜的柔韧和强健。但肝血的滋养是有限的,长时间行走,超过一定负荷,或短距离奔走、奔跑用力过猛等,均会使筋肉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易使肢体,特别是下肢关节周围的肌腱、筋膜和韧带等软组织因疲劳而受伤或劳损,导致运动障碍,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2、预防
日常生活或锻炼时,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耐受力选择运动形式,不可勉强。建议人们每天适度走动,使全身关节、筋骨得以适度运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行走时应注意身体挺直,上肢自然摆动,步幅均匀有力。身体条件允许时,可以进行快走和慢跑锻炼,但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年纪越大,越要小心久行伤筋,行走的速度应当缓慢,距离不可过远,持续的时间不可过长,可通过坐、卧等方式加以调节。若不顾年迈或体弱勉强为之,容易发生脚筋扭伤、跌倒或其他心脑血管意外疾病。
3、调护
对于久行引起的疲劳,可以自我按摩,否则酸痛感就会久留不消。一般以按、摩、推、拿四法为主,可以酸痛点(阿是穴)为主要按摩穴位,辅以按摩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承山穴(小腿腓肠肌的两肌肉之间凹陷处)、委中穴(腘窝正中)、承筋穴(小腿部腨肠肌中央凹陷处)等处缓解不适。还可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如舒筋活血汤或补筋丸等。泡脚亦是消除下肢疲劳的好办法。由于酸入肝,所以人们可多吃含酸味的药食以养筋,日常饮食中可多吃一些补血活血、养筋通络的食物,如枸杞、木瓜、黑木耳等。另外,根据中医以脏养脏的理论,人们可以适当多吃一点牛筋或猪蹄,同样有养筋的作用。
解读
语出《素问·宣明五气》:“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指过度的行走疲劳,可以损伤筋膜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