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扪

循扪,中医学基础术语,是中医诊法之一。即医生通过抚摸患病部位诊查病情寒热虚实的方法。
出处
名称
概念
类别
参考文献
1.刘保延.《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 治则治法与针灸学》: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6年
2.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3.黄建军.《经络腧穴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年
2.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3.黄建军.《经络腧穴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年
应用领域
中医诊断方法之一。拇指的指腹触摸以感觉皮肤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或者探知皮肤隆起、凹陷,以及皮下结节及其软硬度、压痛、过敏等情况。
皮下结节是纤维组织增生的结果,可呈现为条索状或颗粒状,质地坚硬,隐于皮下,常见于慢性疾病。如结肠激惹综合征的病人,可能在下肢内侧足太阴脾经所经过处出现很多皮下硬结。望诊时如果发现高出皮肤的隆起,就要触摸以鉴别它的软硬程度。如果质地柔软,多为急性、疼痛性疾病;如果质地坚硬,多为慢性病症。
压痛是指采用相同的力度按压时,有些部位所感受到的疼痛程度会比其他部位明显,其原因是出现压痛的部位组织变性,痛域下降。在经络诊查中,压痛是最常见、最有意义的阳性反应。一般在病变部位或附近出现压痛,如网球肘在肘部出现压痛;压痛也会出现在病变向关联的经脉上,特别是十二经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部位,。既可以点状也可以是沿着经脉呈线性分布。同样也可以出现在穴位上或穴位附近、穴位远处,故杨继洲总结“宁失其穴、勿失其经”即突出了经络的重要性。
皮下结节是纤维组织增生的结果,可呈现为条索状或颗粒状,质地坚硬,隐于皮下,常见于慢性疾病。如结肠激惹综合征的病人,可能在下肢内侧足太阴脾经所经过处出现很多皮下硬结。望诊时如果发现高出皮肤的隆起,就要触摸以鉴别它的软硬程度。如果质地柔软,多为急性、疼痛性疾病;如果质地坚硬,多为慢性病症。
压痛是指采用相同的力度按压时,有些部位所感受到的疼痛程度会比其他部位明显,其原因是出现压痛的部位组织变性,痛域下降。在经络诊查中,压痛是最常见、最有意义的阳性反应。一般在病变部位或附近出现压痛,如网球肘在肘部出现压痛;压痛也会出现在病变向关联的经脉上,特别是十二经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部位,。既可以点状也可以是沿着经脉呈线性分布。同样也可以出现在穴位上或穴位附近、穴位远处,故杨继洲总结“宁失其穴、勿失其经”即突出了经络的重要性。
解读
循扪,《灵枢·经水篇》;“审切循扪,按视其寒温盛衰而调之。”即医生通过抚摸患病部位诊查病情寒热虚实的方法。通常用拇指的指腹触摸以感觉皮肤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或者探知皮肤隆起、凹陷,以及皮下结节及其软硬度、压痛、过敏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