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夺

五夺,中医基础术语名词。为五类元气大虚的人群,针刺时不可用泻法。
出处
名称
概念
类别
参考文献
1、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
2、张登部等主编.《内经针灸知要浅解》:南海出版公司,2006年
2、张登部等主编.《内经针灸知要浅解》:南海出版公司,2006年
应用领域
五夺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在今日仍有很高的借鉴意义,五夺的描述类似今天的危重症后,依现代医学观点认识,此时病人处于严重失水失血或机能极度低下的状态。中医学认为,形肉、气血、津液严重亏损,正气虚衰,如施针以泻法,使虚者更虚,会造成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五夺”“皆不可泄”这一指导性法则至今仍在沿用。临床上如遇“五夺”病人,不可妄行针刺,若针,当慎而又慎,体位尽量选择卧位,针刺惟补不泻,并可加用艾灸温阳补虚或回阳救逆。另外,还应视病情之轻重,考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如补充液体,补充血容量及能量以维持生命,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
解读
五夺为五类元气大虚,针灸上禁用泻法的五种情况。一为久病形体瘦削,虚弱已极,二是大出血之后,全身各部分都缺乏血液的营养;三是大汗之后,津液缺乏;四是大泄之后,体力陷于衰弱;五是新产的产妇或在大出血之后,引起严重血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