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首页
疾病
症状
医院
医生
中药材
更多
保健品
化妆品
方剂
药膳食疗
针灸穴位
术语
典籍
古代医家
医疗美容
臑俞穴
- 穴位
臑俞,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肩胛区,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在肩胛骨关节窝后下方三角肌中,深层为冈下肌,有旋股后动、静脉,布有腋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主治肩臂疼痛、肩不举、瘰疬。直刺或斜刺0.5-1.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上睛明穴
- 穴位
上睛明,经外奇穴名。出自《江苏中医》。别名内明。位于面部,眼内眦角上约0.2寸眶上缘内方,即膀胱经睛明穴上方约0.2寸,左右计2穴。主治屈光不正、近视、外斜视、迎风流泪、白内障、青光眼、视神经萎缩、角膜白斑等。沿眶内壁直刺1-1.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阴交穴
- 穴位
阴交,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少关、横户、少月。属任脉。位于下腹部,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上。在腹白线上,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10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深部为小肠。主治腹痛、疝气、水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直刺1-1.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承泣穴
- 穴位
承泣,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别名鼷穴、承先、谿穴、溪穴、鼠穴。属足阳明胃经。位于面部,眼球与眶下缘之间,目正视,瞳孔直下。在眶下缘上方,眼轮匝肌中,深层眶内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有眶下动、静脉分支,眼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及动眼神经下支的肌支,面神经分支。主治眼睑瞤动、迎风流泪、夜盲、近视、口眼歪斜、面肌疼挛。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降压点耳穴
- 穴位
降压点耳穴,耳穴名。别名角窝上、降压点1、降压点(上)。位于三角窝内上角,对耳轮末端的下缘,耳轮与对耳轮上脚末端交界处,即在踝穴至外生殖器2穴连线的中间处。主治高血压、头昏、血管性头痛症等。针0.1-0.2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阳辅穴
- 穴位
阳辅,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绝骨、分肉。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在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主治偏头痛、目外眦痛、咽喉肿痛、腋下肿痛、胸胁满痛、瘰疬、下肢痿痹。直刺0.8-1.2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青灵穴
- 穴位
青灵,经穴名。出自于《太平圣惠方》。别名清灵泉。属手少阴心经。位于臂前区,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内侧沟中。当肱二头肌内侧沟处,有肱三头肌,有贵要静脉、尺侧上副动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主治头痛、振寒、胁痛、肩臂疼痛。直刺0.5-1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脑三针
- 穴位
脑三针,组合穴名。由脑户穴、脑空穴组成。脑户穴位于后头部,当枕外粗隆上凹陷处。脑空穴位于脑户穴左右各旁开2.25寸处。主治帕金森综合征、智力低下、运动功能障碍、共济失调脑性瘫痪等。针刺1.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膏肓俞穴
- 穴位
膏肓俞,经穴名。出自《千金》。别名膏肓。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脊柱区,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有第4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及颈横动脉降支,布有第4、5胸神经后支。主治咳嗽、气喘、肺痨、健忘、遗精、盗汗、羸瘦、肩胛痛。斜刺0.5-0.8寸。此穴多用灸法,每次7-15壮,或温灸15-30分钟。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玉堂穴
- 穴位
玉堂,经穴名。出自《难经·三十一难》。别名玉英。属任脉。位于胸部,横平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上。在胸骨体中点,有胸廓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3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主治咳嗽、气喘、胸闷、胸痛、乳房胀痛、呕吐等。平刺0.3-0.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前往
页
确定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