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首页
疾病
症状
医院
医生
中药材
更多
保健品
化妆品
方剂
药膳食疗
针灸穴位
术语
典籍
古代医家
医疗美容
大肠证候
- 术语
大肠为传导之官,其功能主要是传送食物的糟粕,使其变化为粪便而排出体外。大肠有病,主要表现于大便方面。
五风内障
- 术语
五风内障是眼科疾病的病证名,又名五风之症、五风变、五风变内障证、五风变内障。是青风、绿风、黄风、黑风、乌风内障之统称。与现在疾病青光眼类似,老年人多见。此类疾病多因情志不舒,致肝胆火炽,风火升扰,或有阴虚火炎等导致气血不和,目内气机阻滞,玄府闭塞,神水积滞为患。
五过
- 术语
五过,一是指对医生在诊断疾病过程中造成漏诊误诊的五方面原因的总结,对现代医生同样具有教育意义。二是指针刺使用补泻手法不可过度。
五志化火
- 术语
喜、怒、忧、思、恐五种情志异常表达,过度或抑郁都会影响脏腑,气机郁滞,变生火邪而伤害人体。
大肠虚冷
- 术语
病证名。即大肠经虚寒。指阳气衰弱,寒浊内聚大肠,致令传导失常所生诸症之总称。《千金要方》:“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阳虚者,手阳明经也。病苦胸中喘,肠鸣虚渴,唇干目急,善惊泄白,名曰大肠虚冷也。”
大补大泻
- 术语
针刺手法名。与小补小泻(平补平泻)相对。指手法较重、刺激量较大的补泻方法。《针灸大成》卷四:“有大补大泻,惟其阴阳俱有盛衰,内针于天地部内,俱补俱泻,必使经气内外相通,上下相接,盛气乃衰。”烧山火、透天凉等法均属此类。
五方
- 术语
五方为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的合称,是五行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五脏相关
- 术语
脏象学说的一个重要观点。心、肝、脾、肺、肾五脏之间在生理功能上有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五脏之间必须相互协调,才能保证人体的健康状态,否则就会出现各种病证。如心肾相交,水火相济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心肾不交,阴阳升降失常,就可发生心悸、失眠、遗精等病证。
五脏化液
- 术语
五脏化液为五脏与五液的对应关系,即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张志聪《素问集注》:“五脏受水谷之津,淖注于外窍而化为五液。”因此,五液分泌的异常,可作为五脏辨证和津液辨证的参考。
五脏气
- 术语
五脏气泛指五脏正常的生理功能,在疾病中是五脏气逆时的临床表现的总称,即心主噫,肺主咳,肝主语,脾主吞,肾主欠,在临床辨证论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上一页
61
62
63
64
65
66
67
下一页
前往
页
确定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