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首页
疾病
症状
医院
医生
中药材
更多
保健品
化妆品
方剂
药膳食疗
针灸穴位
术语
典籍
古代医家
医疗美容
简易普济良方
- 典籍
《简易普济良方》,六卷。明代彭用光编,成书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原为六卷,现存孤本五卷,缺卷一。卷二至六,共分中风、诸风、伤寒、瘟疫等八十门,分类汇集各科医方。其中卷五附录《痈疽神妙灸经》。彭氏颇为重视养生、食疗,书中专设诸物宜食、忌食诸药并列物、五味、诸米、诸酒、救荒、修真、养亲等门。并收相当数量之非医学内容,如务勤仕宦、处族、处家等门。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眼科要旨
- 典籍
《眼科要旨》,三卷,清代张廷桂(子襄)撰。成书并刊于光绪元年(1875)。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伤寒论直解
- 典籍
《伤寒论直解》,伤寒著作,6卷。清代张锡驹(令韶)注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本书章节编次依照张隐庵之说,谓王叔和序例于《伤寒论》无所发明而删之。根据仲景原序之“撰用《素问》、《九卷》、《阴阳大论》”,注释中重视阐发运气学说、阴阳交会之理,以经解经。其论伤寒,以传经为关键。认为伤寒一书,脏腑经络、营卫气血、阴阳水火、寒热虚实之理,靡不毕备。得其原旨,则岐黄术知矣。所注深而通,约而要。尤其对伤寒疑似症,以己意亲验分析论证,于后世有一定影响。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厘正按摩要术
- 典籍
《厘正按摩要术》,推拿著作,4卷。清代张筱衫(醴泉、振鋆)辑。成书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此书乃取明代周于蕃《小儿推拿秘诀》一书进行删繁、订正、增补、重编而成。卷1辨证,主要阐述儿科疾病的诊断方法;卷2立法,包括按法、摩法、掐法、揉法、汗法、吐法、浴法、熨法等各种治疗手法及外治法共28种;卷3取穴,以图注形式介绍十四经脉穴位分布及24种按摩推拿手法;卷4列证,列述惊风、疳疾、呕吐等24种病证和证候的推拿疗法,兼及内治法和其他外治法。全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收录多家名医精论。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新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
- 典籍
《新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又称《类编(一作类证)南北经验医方大成》、《新编经验医方大成》、《南北经验医方大成》、《新编医方大成》、《医方大成》。是元末明初医家熊彦明于元朝至正三年(1343)在元代孙允贤《医方集成》基础上增辑而成。本书取陈无择《三因方》、严用和《济生方》方论诸说,并集录宋、元医家习用的重要方剂类编而成。全书十卷,分风、寒、暑、湿、伤寒等56门,每门首先扼要论述病候,次选对证医方,简析方药。全书约2300余方,方论简要,切合实用,当时流传颇广。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勉学堂针灸集成
- 典籍
《勉学堂针灸集成》,针灸学著作,又名《针灸集成》,4卷。清代廖润鸿编,刊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本书首先介绍九针的制炼法、针刺、艾灸法及针灸补泻、子午流注、针灸禁忌、十四经经穴、十二经气血多少、是动所生病等;次述折量尺度法,并分部论述各部疾病的针灸疗法,以及按精、气、神、血、内伤、虚劳及疾病(疟、温疫等)、外邪(风、寒、虫兽伤等)致病等分类介绍针灸疗法;后2卷述经脉、腧穴及主治,并引证多种著作考证腧穴,引证皆注明出处。这种阐述方法与古代针灸学著作先述经脉、腧穴,再述取穴治病有异曲同功之用。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删注脉诀规正
- 典籍
《删注脉诀规正》,清代名医沈镜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编撰。全书二卷,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脏腑、脉象、诊候图和图解,以及相关脉诊知识;第二部分对《王叔和脉诀》一书的主要歌诀进行注释、削正,包括五脏六腑歌、诊脉赋、诊脉入式歌、诊四时生克脉歌、诊四时虚实脉歌、形色脉体相应歌、脉经观病察色生死候歌等;第三部分主要以李时珍二十七脉歌、奇经八脉歌以及沈镜所补之脉歌为基本内容。全书内容要而不繁,文字通俗易懂,歌诀协韵上口,便于习诵记忆,是一部较好的中医脉学入门著作。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脉理正义
- 典籍
《脉理正义》,六卷,明代邹志夔(字鸣韶,号丹源子)撰。约成书于明崇祯八年(1635)。邹氏集《脉经》以下凡数十家,取《诊家枢要》、《四言举要》二书,复取《脉诀刊误》一书,以证《脉诀》之舛讹,而成此书。卷前列辨脉十篇,卷一曰明诊,揭脉之纲领;卷二曰序脉,布脉之条目;卷三、卷四曰关证,详其使用;卷五曰萃经,辑其故典;卷六曰外诊,佐诊之不逮。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卫生家宝方
- 典籍
《卫生家宝方》系南宋医家朱端章所辑的一部临床方书,刊于淳熙十一年(1184),六卷。卷首为方剂总目,后附药件修制总例。卷一、卷二、卷三为内科诸方,卷四为内科方及伤科方,卷五为外科痈疮及五官科诸方,卷六为妇科、儿科及杂治诸方。末附汤方三卷,现仅存卷上。所辑诸方多为宋代及宋以前临床所常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外科精义
- 典籍
《外科精义》,外科著作,2卷,元·齐德之撰于至元元年(1335年)。书列医论35篇,选方140余首。博采《内经》以降医学文献中有关诊治痈疽、疮肿之论述,结合个人经验编撰而成。上卷于论述疮肿诊候、辨疮肿虚实浅深、辨脓、证候善恶和治疗原则时,强调指出痈疽疾患虽现于局部,但与全身脉证密切相关。在治疗方面,齐氏主张内外兼治,提出内消、托里、止痛、追蚀、针烙、灸疗、砭镰、溻渍等内外治法及预后护理。下卷列外科常用汤、丸、膏、丹等方,并附“论炮制诸药”、“单方主疗”等。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前往
页
确定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