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首页
疾病
症状
医院
医生
中药材
更多
保健品
化妆品
方剂
药膳食疗
针灸穴位
术语
典籍
古代医家
医疗美容
舌下穴
- 穴位
舌下,经外奇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位于口腔中,侠舌两边正位于舌侧缘,将舌伸出口外,正对口角处,左右计2穴。布有下颌神经的舌神经,舌下神经和面神经鼓索,三叉神经第3支分支。主治黄疸、急喉风、喉蛾痧、急吐恶血等。直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强音穴
- 穴位
强音穴,经外奇穴名。出自《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颈部,甲状软骨切迹上凹陷两侧旁开2寸处,在胃经人迎穴后上方,左右计2穴。浅层布有颈前皮神经和面神经颈支,深层有喉上神经的喉外支。主治哑、失语、咽喉炎、声带疾患等。斜刺1-1.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泉阴穴
- 穴位
泉阴,经外奇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又名泉隆、冲间、强冲、健瘫。位于下腹部,当耻骨联合中央旁开3寸处,左右计2穴。分布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主治㿗疝偏坠、睾丸炎等。直刺0.5-1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阳维穴
- 穴位
阳维穴,经外奇穴名。出自《千金翼方》。位于颞部耳壳背侧根部,前与耳屏间切迹相平,将耳廓前压,在耳廓根部瘈脉穴稍下方,与听会穴相平处取穴,左右计2穴。布有耳大神经和面神经的耳后支及耳后动、静脉。主治耳聋、耳鸣、耳流脓、小儿惊痫等。针0.1-0.2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气堂穴
- 穴位
气堂,经外奇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又名气冲。位于胸骨柄颈上切迹上方陷中两侧,当锁骨与胸骨之关节部陷中,天突穴之两侧取穴,左右计2穴。分布颈后神经和第一肋间神经之支。主治下颌关节脱位、沙眼、支气管炎、咳嗽、喘息等。直刺0.2-0.3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期间穴
- 穴位
期间,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别名期门(胸)。位于胸部,从左右乳头外侧各旁开1寸直下,第7肋间隙处,左右计2穴。浅层布有第7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深层有第7肋间神经。主治妇人产后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胸胁满痛等。斜刺0.3-0.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脐上下穴
- 穴位
脐上下,经外奇穴名。出自《外台秘要》。位于腹正中线上,脐上、下各1.5寸处,计2穴。浅层主要布有第9、11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深层主要有第9、11胸神经前支的分支。主治黄疸、下痢、胃痛、腹痛、腹胀、小儿囟门不合、疳瘦、青年房事多气短等。直刺0.5-0.8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髂后上棘穴
- 穴位
髂后上棘,经外奇穴名。见《新医疗法手册》。位于骶部,髂后上棘之高点处,左右计2穴。主治下肢瘫痪、腰骶痛、腰腿痛等。直刺1-1.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胸通谷穴
- 穴位
胸通谷穴,经外奇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位于胸部,乳头直下2寸处,左右计2穴。布有第5肋间神经外侧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肋间神经干。主治心痛、胁痛、胸膜炎、肋间神经痛、乳腺炎等。斜刺0.5-0.8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血愁穴
- 穴位
血愁穴,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别名血见愁、竹杖。位于第2腰椎棘突上方凹陷中,当悬枢穴与命门穴之间,即在后正中线,当与脐相对的脊骨处,计1穴。浅层布有第2腰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第2腰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2腰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主治尿血、便血、吐血、衄血、眼底出血、各类出血症。是穴位诊断便血的定性穴。针刺0.3-0.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上一页
97
98
99
100
101
102
下一页
前往
页
确定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