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首页
疾病
症状
医院
医生
中药材
更多
保健品
化妆品
方剂
药膳食疗
针灸穴位
术语
典籍
古代医家
医疗美容
头光明穴
- 穴位
头光明穴,经外奇穴名。出自《银海精微》。别名鱼上。位于额部,眉弓中点上方,眉毛上缘处,正视时,直对瞳孔。一说位于眉弓中点直上0.5寸处,左右共计2穴。主治眶上神经痛、近视、屈光不正、眼睑下垂等。横刺0.3-0.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大拇指头穴
- 穴位
大拇指头,经外奇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又称拇指之尖端、大指头(疑指为少商穴,或十宣穴之一)。位于拇指尖端,距爪甲约1分(0.1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肾炎、水肿、中暑、急救。针0.1-0.2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夺命穴
- 穴位
夺命,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聚英》。别名虾蟆、惺惺。位于肩髃与尺泽穴连线的中点,当肱二头肌中。皮肤有臂外侧皮神经分布,筋膜间有头静脉走行。主治晕厥、丹毒、上臂疼痛或瘫痪、白癜风。直刺1-1.2寸,针感为局部酸胀感,可向肘部放散或以艾炷隔姜灸或隔药饼灸5~10壮,温针灸2~3炷;针灸或艾条温和灸或雀啄灸10~20分钟。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燕口穴
- 穴位
燕口穴,经外奇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位于口角外赤白肉际处,即皮肤与口粘膜移行部,近地仓穴,左右计2穴。布有三叉神经的上、下颌神经的分支。主治癫狂、痫证、小儿惊风、口裂诸肌痉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小儿便秘、尿闭等。平刺0.3-0.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定神穴
- 穴位
定神,经外奇穴名。出自《新医疗法手册》。位于脸部,当人中沟下1/3与中1/3交点处,当督脉水沟穴下方,计1穴。布有眶下神经的分支和上唇动、静脉。主治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病、急性腰肌损伤。针与体表成30-35度角斜向上内方刺入1-1.5寸,针感局部胀痛。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肠遗穴
- 穴位
肠遗,经外奇穴名。出自《千金翼方》。位于腹下部正中线,脐下4寸,左右旁开各2.5寸,即中极旁开2.5寸,左右计2穴。浅层主要布有第11、12胸神经前支和第1腰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及外侧皮支,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腹壁下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和第11、12胸神经前支的肌支。主治便秘、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睾丸炎、卵巢炎。直刺0.8-1.2寸或斜刺1.5-2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血门穴
- 穴位
血门穴,经外奇穴名。出自《医经小学》。别名食仓。位于腹部,脐上4寸,左右旁开各3寸处。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主治慢性盆腔炎、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急性胃炎、胃痉挛。直刺0.8-1.2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内太冲穴
- 穴位
内太冲,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集成》。位于足背,与第1、2跖骨间隙中点相平,(足母)长伸肌腱胫侧凹陷中,左右计2穴。浅层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等,深层有腓深神经。主治疝气上冲、镇静、呼吸困难、不顺等。直刺或斜刺0.2-0.3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内至阴穴
- 穴位
内至阴,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学》(南京)。位于足小趾内侧,距趾甲根角旁约0.1寸,与至阴穴内外相对处,左右计2穴。布有来自足背中间皮神经的趾背神经。主治小儿惊风、晕厥、脏躁等。直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理想刺点穴
- 穴位
理想刺点,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疗法及生理作用》。位于颈侧部之正中点,从甲状软骨之结喉向两侧划一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交点处,左右计2穴。有颈阔肌,胸锁乳突肌,深层为中斜角肌起点,深层内侧有劲升动脉,布有耳大神经,颈皮神经,枕小神经及副神经可调节呼吸与血液循环、增加甲状腺及肾上腺内分泌等。针刺0.2-0.3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上一页
65
66
67
68
69
70
71
下一页
前往
页
确定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