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首页
疾病
症状
医院
医生
中药材
更多
保健品
化妆品
方剂
药膳食疗
针灸穴位
术语
典籍
古代医家
医疗美容
俞府穴
- 穴位
俞府,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属足少阴肾经。位于胸部,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在胸大肌中,有胸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等胸肺疾患。斜刺或平刺0.5-0.8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头窍阴穴
- 穴位
头窍阴,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别名枕骨。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上方,从天冲至完骨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耳郭弧度相应)的上2/3与下1/3交点处。有耳后动、静脉,布有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会合支。主治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平刺0.5-0.8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悬颅穴
- 穴位
悬颅,经穴名。出自《灵枢·寒热并》。别名髓空。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头部,从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鬓发弧度相应)的中点处。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主治偏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鼽衄。平刺0.5-0.8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神封穴
- 穴位
神封,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位于胸部,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浅部为乳腺组织(男性乳腺组织不明显),其下为胸大肌,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肌,有第4肋间动、静脉,布有第4肋间神经前皮支,深部为第4肋间神经。主治胸胁支满、咳嗽、气喘、乳痈、呕吐、不嗜食。斜刺或平刺0.5-0.8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神藏穴
- 穴位
神藏,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位于胸部,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在胸大肌中,有肋间外靭带及肋间内肌,有第2肋间动、静脉,布有第2肋间神经前皮支,深部为第2肋间神经。主治胸胁支满、咳嗽、气喘、呕吐、不嗜食。斜刺或平刺0.5-0.8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承光穴
- 穴位
承光,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有帽状腱膜,有额动、静脉,颞浅动、静脉及枕动、静脉的吻合网,当额神经外侧支和枕大神经会合支处。主治头痛、目眩、鼻塞。平刺0.3-0.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八曜穴
- 穴位
八曜,经外奇穴名。出自《腧穴学概论》。位于大椎穴上下左右各开1寸,斜四方亦各开1寸,共计8穴。浅层主要布有第8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棘突间皮下静脉丛,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和第8颈神经后支的分支。主治胃病呕吐、妊娠恶阻。斜刺0.5-1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悬命穴
- 穴位
悬命穴,经外奇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别名鬼禄、鬼录。位于口腔内上唇系带中央。穴下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口轮匝肌),粘膜富有血管和神经末梢,其神经分布来自上颌神经的分支,上唇系带是连于上唇和牙弓的粘膜和粘膜下层形成的皱襞。主治神识错乱、神昏谵语、癫狂、小儿惊痫以及卒中恶等。直刺0.1-0.2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下腰穴
- 穴位
下腰,经外奇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别名三宗骨、三宋骨、三宗穴、八髎心。位于骶部,于第2、3骶椎棘突中间后正中线上,计1穴。有第一、二、三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臀中皮神经分布,骶棘肌由许多小肌组成,部分起于骶骨的后面,由脊神经后支支配。主治泄痢及下脓血久不愈、肠炎、难产。一般不针。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当阳穴
- 穴位
当阳,经外奇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别名太阳。位于头额部,正视时瞳孔直上,入前发际1寸处,当胆经头临泣穴上0.5寸,左右计2穴。布有眶上神经和滑车神经。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及其他眼疾、风眩、感冒、鼻塞、卒不识人、癔病等。平刺0.3-0.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上一页
62
63
64
65
66
67
68
下一页
前往
页
确定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