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首页
疾病
症状
医院
医生
中药材
更多
保健品
化妆品
方剂
药膳食疗
针灸穴位
术语
典籍
古代医家
医疗美容
崇骨穴
- 穴位
崇骨,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集成》。别名椎顶、太祖。位于项部,第6颈椎棘突下。皮肤有第6、7、8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分布。主治咳嗽、气喘、感冒、百日咳、支气管炎、肺结核病、落枕、颈项强痛、癫痫、疟疾、催吐。斜刺0.5-1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神聪穴
- 穴位
神聪,经外奇穴名。出自《银海精微》。别名神聪四穴、四神聪、四穴。位于头顶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共4穴。布有枕大神经,耳颈神经及眶上神经分支。主治癫狂、痫证、中风、偏瘫、健忘、失眠、头痛、眩晕、大脑发育不全、脑积水、头顶疼痛等。平刺0.5-0.8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上廉泉穴
- 穴位
上廉泉穴,经外奇穴名。出自《新医疗法手册》。位于颌下部,颈前正中线上,甲状软骨直上1寸处,取廉泉穴与下颌骨中点连线的中点,即下颌骨下1寸,廉泉穴上1寸(一说1.5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共1穴。布有颈皮神经,面神经颈支,舌下神经分支。主治舌强、舌面溃疡、舌下神经麻痹、流涎、语言不清、哑证、失语、口腔炎、急性咽炎等。斜刺0.5-1寸或1-1.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巨阙俞穴
- 穴位
巨阙俞,经外奇穴名。出自《千金翼方》。别名心舒2、回春、四椎下。位于背上部,第4、5胸椎棘突之间凹陷中,共1穴。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4肋间动脉后支,棘突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4肋间神经后支内侧支。主治心痛、失眠、心脏诸病、咳嗽、哮喘、胸膈中气、支气管炎、肋间神经痛等。斜刺0.5-1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脐中四边穴
- 穴位
脐中四边,经外奇穴名。出自《肘后备急方》。别名脐四边、腹四穴。位于腹部,脐中上、下、左、右各开1寸处(包括脐上水分和脐下阴交两个任脉经穴),计5穴。布有第8、9、10肋间神经的内侧皮支。主治消化不良、胃脘疼痛、腹中雷鸣、泄泻、急性胃肠炎、慢性胃肠炎、胃痉挛、胃扩张、痢疾、疝气、小儿暴痫、一切痉挛性疾病、水肿、食物中毒等。直刺0.5-1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侠承浆穴
- 穴位
侠承浆穴,经外奇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别名地下仓、颏髎、夹承浆、挟承浆。位于面部,距颏唇沟正中1寸两侧凹陷处,即任脉承浆穴旁开1寸处,左右计2穴。布有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齿槽神经的末支(颏神经)。主治三叉神经痛、面肌麻痹、面肌痉挛、下牙痛、面颊浮肿、急性胃痛、齿龈炎。直刺0.1-0.3寸,或斜刺0.5.-1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下极俞穴
- 穴位
下极俞穴,经外奇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别名十五椎、下极之俞。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腰椎棘突下。浅层有第3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3腰神经的后支的分支和第3腰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和属支。主治腰痛、腹痛、腹泻、小便不利、遗尿、下肢麻木酸痛。直刺或略向下斜刺0.5-1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龙颔穴
- 穴位
龙颔,经外奇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别名龙头。位于胸部,胸骨中线,当胸骨剑突直上1.5寸处,计1穴。由第5、6、7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分布。主治胃脘寒痛、噎膈、呕吐、喘息、胸痛等。平刺0.3-0.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里内庭穴
- 穴位
里内庭,经外奇穴名。出自现代《中国针灸学》。位于足跖部,当第2、3跖趾关节前方凹陷处,左右计2穴。皮肤由足底内侧神经的趾足底总神经分布。主治小儿惊风、癫痫、五趾麻木疼痛、急性胃病、腹痛等。直刺0.3-0.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经中穴
- 穴位
经中,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集成》。别名阴都。位于腹下部正中线,脐下1.5寸,左右各旁开3寸处取之,左右计2穴。布有第10、11、12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分布。主治大便干结、小便不通、月经不调、赤白带下、淋病、肠炎、腹膜炎、肠粘连等。直刺1-1.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上一页
63
64
65
66
67
68
69
下一页
前往
页
确定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