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首页
疾病
症状
医院
医生
中药材
更多
保健品
化妆品
方剂
药膳食疗
针灸穴位
术语
典籍
古代医家
医疗美容
囟会穴
- 穴位
囟会,经穴名。出自《灵枢·热病》。别名囟门、顶门、天窗。属督脉。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吻合网,布有额神经分支。主治头痛、眩晕、鼻渊、癫狂痫。平刺0.5-0.8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强间穴
- 穴位
强间,经穴名。出《素问·气府论》。别名大羽。属督脉。位于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在浅筋膜、帽状腱膜中,有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主治头痛、目眩、项强、癫狂。平刺0.5-0.8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前承山
- 穴位
前承山,经外奇穴名。出自《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位于小腿伸侧正中线,胫骨前嵴上,平外踝上缘上8寸处,后方与膀胱经承山穴相对,胃经条口穴稍内侧,左右计2穴。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腓深神经。主治小儿惊厥、角弓反张、惊风、抽搐、下肢痛、足下垂等。一般灸3-4壮,直刺1.2-1.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肩内陵穴
- 穴位
肩内陵,经外奇穴名。出自《腧穴学概论》。别名肩前。位于肩部腋前皱襞之上方,肩锁关节内侧凹陷与腋前皱襞连线中点处取之,左右计2穴。皮肤有锁骨上神经的外侧支与腋神经的上支双重支配,三角肌有腋神经支配,肱二头肌有肌皮神经支配。主治肱二头肌短头发炎、肩周炎、中风偏瘫、高血压、臂丛神经痛、上肢痛、手指麻木等。直刺0.5-1.2寸,或斜刺2-3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洪音穴
- 穴位
洪音,经外奇穴名。出自《青海卫生》1959年第3期。别名旁廉泉。位于颈部,甲状软骨切迹上凹陷两旁各0.5寸,廉泉穴两侧0.5寸处取穴,左右计2穴。皮肤有颈丛的皮神经分布,胸骨舌骨肌与甲状舌骨肌由颈神经前支支配。主治急慢扁桃腺炎、急慢性喉炎、声带水肿、声音嘶哑咳嗽、多痰、癔病性失语等。直刺0.3-0.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臂间穴
- 穴位
臂间,经外奇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别名手掌后臂间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五横指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皮肤由前臂内、外侧皮神经重叠分布。皮下筋膜内除皮神经外,还有起于手掌的前臂正中静脉行经。主治疔疮、痈疽及前臂痛等。直刺0.5-0.8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十王穴
- 穴位
十王,经外奇穴名。出自《肘后备急方》。位于手十指背部,沿爪甲正中点向皮肤移行0.1寸处,一侧5穴,左右计10穴。布有桡神经浅支的第1、2指背神经及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的指背支分布及尺神经的指背神经分支。主治昏迷、猝死、高热中暑、小儿惊厥、霍乱、感冒等。斜刺0.1寸或点刺出血。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小儿鸡胸穴
- 穴位
小儿鸡胸穴,经外奇穴名。出自《太平圣惠方》。别名小儿龟胸。位于胸部第2、3、4肋间隙,距前正中线左右旁开2.5寸处,左右共6穴。布有第2-5肋间神经的前皮支。主治小儿鸡胸。一般不针。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淋泉穴
- 穴位
淋泉,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集成》。位于骶部,尾骨尖端上1口寸(患者两口角间距离),再旁开0.5口寸处,左右计2穴。有臀大肌,有臀下动、静脉分支,布有尾骨神经。主治一切淋病(气淋、血淋、石琳、膏淋、劳淋)、小便不利等。一般不针。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颞颥穴
- 穴位
颞颥穴,经外奇穴名。出自《脉经》。位于面部,眉毛外端与眼外眦角连线的中点,胆经瞳子髎穴与三焦经丝竹空穴之间,左右计2穴。皮肤有三叉神经的额神经分支分布,亦与上颌神经的耳颞神经相交通,眼轮匝肌由面神经的颞支支配。主治时邪温病、伤寒、头痛、眩晕、眼疾等。平刺0.3-0.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上一页
70
71
72
73
74
75
76
下一页
前往
页
确定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