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首页
疾病
症状
医院
医生
中药材
更多
保健品
化妆品
方剂
药膳食疗
针灸穴位
术语
典籍
古代医家
医疗美容
箕门穴
- 穴位
箕门,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与冲门的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长收肌和缝匠肌交角的动脉搏动处。在缝匠肌内侧缘,深层有大收肌,有大隐静脉,深层之外方有股动、静脉,布有股前皮神经,深层有隐神经。主治小便不利,遗尿、腹股沟肿痛。直刺0.5-1寸,避开动脉。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颧骨穴
- 穴位
颧骨,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杂志》。位于面部颧骨之高点,瞳子髎穴直下方,在球后穴后方取之,左右计2穴。浅层布有面神经的颧支。主治山根疔、牙咬疔、地合疔等。直刺0.1-0.2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颈耳穴
- 穴位
颈耳穴,耳穴名。位于对耳轮体前部的下1/5处,在颈椎穴前侧耳甲缘,颈椎与胸椎之间,偏耳甲侧,耳舟侧边的耳屏切迹位置上,即对耳轮12区。主治落枕、颈部疼痛、颈椎病、颈部淋巴结炎、颈项肌肉拉伤肿痛、颈部扭挫伤、斜颈、头昏、耳鸣、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机能亢进或减退、颈动脉狭窄等。按耳针常规针法操作。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呃逆穴
- 穴位
呃逆穴,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孔穴及其疗法遍览》。别名咳逆。位于胸部,乳头直下,第7、8肋骨之间,左右计2穴。有肋间动、静脉,布有第7或8肋间神经。主治呃逆、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斜刺0.3-0.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散笑穴
- 穴位
散笑,经外奇穴名。出自《刺疔捷法》。别名笑散。位于面鼻部,迎香穴外下方,鼻唇沟之中点处,左右计2穴。布有颌神经的眶下神经,面动脉经穴位的外侧有面神经的颊支支配。主治鼻塞、急性鼻炎、颜面疔疮、颜面组织炎、面神经麻痹等。平刺0.3-0.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卵巢耳穴
- 穴位
卵巢耳穴,耳穴名。位于屏间切迹,对耳屏边缘下三分之一的内侧面中点,与屏间切迹底部连线之间,即在对耳屏尖到内侧底部为中线的里侧,对耳屏边缘,皮质下与内分泌之间,额穴的上方处。主治内分泌功能紊乱、月经不调、痛经、性功能低下、不育症、闭经、白带过多、子宫内膜炎、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白内障、硬皮症等。针0.1-0.2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耳背肾耳穴
- 穴位
耳背肾耳穴,耳穴名。位于耳背下部,即耳背5区,与耳前脑、皮质下穴相对应,左右计2穴。主治头痛、头晕、神经衰弱、月经不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忧郁症、神经官能症、焦虑不安、神经紧张、敏感、身体倦怠等。可用针法,耳穴压疗法,耳穴注射疗法等。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牙痛点耳穴
- 穴位
牙痛点耳穴,耳穴名。位于脑干穴内侧下方,脾穴前下方,与心穴平齐,脾穴与喉牙穴连线的中间处。主治牙痛、牙周炎、牙齿松动、齿龈出血等。按耳穴常规针法操作。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会阳穴
- 穴位
会阳,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利机。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骶区,尾骨端旁开0.5寸。有臀大肌,有臀下动、静脉分支,布有尾骨神经,深部有阴部神经干。主治痔疾、腹泻、便血、阳痿、带下。直刺1-1.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癌根
- 穴位
癌根,组合穴名。出自《常用新医疗法手册》。由癌根1,癌根2组合而成。癌根1位于足跖部,第一跗跖关节向内过赤白肉橫指、屈蹰肌腱的外侧。癌根2位于足跖部,第一跖趾关节向后、向肉际一横指处。主治消化系统癌、慢性白血病等。针0.3-0.5寸,针感酸麻至趾。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47
48
下一页
前往
页
确定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