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首页
疾病
症状
医院
医生
中药材
更多
保健品
化妆品
方剂
药膳食疗
针灸穴位
术语
典籍
古代医家
医疗美容
耳上穴
- 穴位
耳上,经外奇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位于头颞部,卷耳时,在耳尖直上3横指处,即率谷穴上一横指处是穴,左右计2穴。布有耳颞神经和枕小神经以及枕大神经的会合支,颞浅动、静脉顶支和耳后动、静脉。主治偏头痛、面神经麻痹、小儿急慢惊风、耳聋、耳鸣、小儿暴痫、颈淋巴结炎、瘿瘤、口腔炎、齿龈炎、咀嚼困难、瘰疬、口疮、龈肿、口裂、口禁等。针向后沿皮平刺0.3-0.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承筋穴
- 穴位
承筋,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腨肠、直肠。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小腿后区,腘横纹下5寸,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在腓肠肌两肌腹之间,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腓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主治腰腿拘急、疼痛、痔疾。直刺1-1.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幽门穴
- 穴位
幽门,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上门。属足少阴肾经。位于上腹部,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7肋间神经。主治腹痛、善哕、呕吐、腹胀、腹泻。直刺0.5-0.8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伤及内脏。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渊腋穴
- 穴位
渊腋,经穴名。出自《灵柩·经脉》。别名腋门。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胸外侧区,第4肋间隙中,在腋中线上。有前锯肌和肋间内、外肌,有胸腹壁静脉,胸外侧动、静脉及第4肋间动、静脉,布有第4肋间神经外侧皮支,胸长神经分支。主治胸满、胁痛、上肢痹痛、腋下肿。斜刺或平刺0.5-0.8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乳海穴
- 穴位
乳海,经外奇穴名。出自《辽宁医学》。位于胸部,乳头直下6寸(相当于前臂长度之半)处,左右计2穴。布有肋间神经。主治缺乳症等。直刺0.5-0.6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本神穴
- 穴位
本神,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头部,前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3寸。在额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和额动、静脉外侧支,布有额神经外侧支。主治癫痫、小儿惊风、中风、头痛、目眩、不寐。平刺0.5-0.8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髎髎穴
- 穴位
髎髎,经外奇穴名。出自《经外奇穴汇编》。位于膝关节部,平腘窝横纹,股骨内髁高点处,在阴陵泉穴直上3寸处取之,左右计2穴。浅层布有隐神经,深层有闭孔神经。主治崩中漏下、月经不调、腿内廉风疮痒痛等。直刺0.5-0.8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脑清穴
- 穴位
脑清,经外奇穴名。出自《常用新医疗法手册》。别名足下垂点、上解溪、下垂足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胫骨前嵴外缘,踝关节前横纹中点直上2寸(一说2横指许),当解溪穴上2寸处,左右计2穴。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腓深神经的分支。主治嗜睡、头晕、健忘、小儿麻痹后遗症、足下垂等。直刺0.5-0.8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肝点穴
- 穴位
肝点,手针穴位名。别名肝穴。位于手掌面第4指近端指关节横纹中点处。主治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肿大、肝区隐痛、黄疸、胆道蛔虫症、胃脘胀满、胸肋痛、头痛、偏头痛、颈部痛等。按手针常规针法操作。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直肠耳穴
- 穴位
直肠耳穴,耳穴名。别名直肠下段。位于耳轮脚棘前上方,近屏上切迹的耳轮处,在与大肠穴同一水平上,即耳轮2区。主治便秘、腹泻、脱肛、痔疮、慢性结肠炎、大便失禁、痢疾、里急后重、肛裂等。针0.1-0.2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48
49
下一页
前往
页
确定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