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首页
疾病
症状
医院
医生
中药材
更多
保健品
化妆品
方剂
药膳食疗
针灸穴位
术语
典籍
古代医家
医疗美容
丝竹空穴
- 穴位
丝竹空,经穴名。出自《灵枢·经脉》。属手少阳膀胱经。位于眉梢凹陷处。在眼轮匝肌处,布有颞浅动、静脉的颞支,有眶上神经、颞面神经、面神经颞支和颧支分布。主治目赤肿痛、眼睑瞤动、头痛、齿痛、癫狂痫。平刺0.5-1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胃三针
- 穴位
胃三针,组合穴名。由中脘、内关、足三里三穴组合而成。中脘位于脐上4寸。内关位于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足三里位于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主治各种胃病。中脘、内关直刺0.5-1寸。足三里直刺1-1.5寸。各以得气为度。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上迎香穴
- 穴位
上迎香,经外奇穴名。出自《银海精微》。别名鼻通、鼻穿、穿鼻。位于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交界处,近鼻唇沟上端处。布有上颌神经,面动、静脉。主治鼻炎、鼻衄、鼻中息肉、鼻部生疮、迎风流泪、眼睑瞤动、头疼、头面疔疮等。斜刺0.3-0.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肚角穴
- 穴位
肚角,推拿穴位名。出自《小儿推拿秘诀》。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主治腹痛、腹泻。用拇、食、中三指拿,称拿肚角。医生用中指端按,称按肚角。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四花患门穴
- 穴位
四花患门穴,经外奇穴名。出自《中国针灸学》。别名四花六穴。位于背部,正中线两侧旁开1.5寸,与第5胸椎棘突相平2穴,与第7、8胸椎棘突之间点相平2穴,与第10、11胸椎棘突之间点相平2穴,计6穴。上2穴布有第5肋间神经后支内侧皮支,中2穴布有第7肋间神经后支,下2穴布有第10肋间神经后支内侧皮支。主治肺结核、支气管炎、喘息、虚弱、肺气肿、羸痩等。针刺0.5-0.8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肩痛耳穴
- 穴位
肩痛耳穴,耳穴名。位于肩穴的内下方,腋下穴下方。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耳廓软骨。主治肩周炎、肩背疼痛等。按耳针常规针法操作。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肋头穴
- 穴位
肋头,经外奇穴名。见于《备急千金要方》。位于胸部两侧,在第10肋骨的前端,腹哀穴与章门穴联线之中点取之,左右计2穴。主治少腹坚大如盘、胸中胀、食不消、妇人瘦瘠、癫痫、瘫痪、胸膜炎、肾炎、腹膜炎、肠炎、高血压等。斜刺0.3-0.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中府穴
- 穴位
中府,经穴名。出自《素问·离合真邪论》。别名膺中俞、府中俞、膺俞。属手太阴肺经。位于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1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1肋间神经外侧皮支。主治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部病证。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脑空穴
- 穴位
脑空,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颞颥。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头部,横平枕外隆凸的上缘,风池直上。在枕肌中,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神经分支。主治热病、头痛、颈项强痛、目眩、目赤肿痛、鼻痛、耳聋、惊悸、癫痫。平刺0.5-0.8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降压沟耳穴
- 穴位
降压沟耳穴,耳穴名。出自《针法灸法学》。别名耳背沟。位于耳壳背面,在对耳轮上下脚及对耳轮主干,在耳背呈“Y”字形的凹陷沟部,分为上、中、下三段。主治高血压、皮肤瘙痒症等。一般用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上一页
46
47
48
49
50
51
52
下一页
前往
页
确定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