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首页
疾病
症状
医院
医生
中药材
更多
保健品
化妆品
方剂
药膳食疗
针灸穴位
术语
典籍
古代医家
医疗美容
顶旁二线
- 穴位
顶旁二线,头针刺激区。位于顶旁1线的外侧,顶中线(督脉)旁开2.25寸,从胆经正营穴起往后引一条1.5寸的线到承灵穴(一说2寸),属足少阳胆经。布有耳颞神经、枕大神经、滑车上神经和眶上神经。主治肩、臂、手瘫痪、麻木、疼痛等。沿头皮平刺。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顶天穴
- 穴位
顶天穴,经外奇穴名。位于后头部,入后发际1寸,正中线旁开0.5寸,当督脉风府穴旁开0.5寸,左右计2穴。浅层布有第4、5颈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有第4、5颈神经后支的分支。主治精神病。针1.5-1寸,针感局部麻木。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新肋头穴
- 穴位
新肋头穴,经外奇穴名。出自《千金翼方》。别名肋头。位于胸部的胸骨两侧,第1、2肋骨间各1穴,第2、3肋骨间各1穴,即华盖穴两侧各1寸处2穴,紫宫穴两侧各1寸处2穴,左右共4穴。布有肺1、2肋间神经皮支,深层有第1、2肋间神经。主治胸闷气短、肋间神经痛、气管炎、肺炎、胸膜炎、咳嗽痰多、呼吸困难、呃逆。针刺0.2-0.3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东一穴
- 穴位
东一穴,经外奇穴名。位于颈部,乳突直下2.5寸。浅层布有颈横神经、颈阔肌等结构,深层有颈血管鞘。主治偏头痛、精神分裂症、大脑发育不全、脑积水、神经衰弱。针1.5-2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新明1穴
- 穴位
新明1穴,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经外奇穴图谱》。位于耳廓之后下方,即耳垂后皮肤皱襞的中点处取之。浅层布有耳大神经和颈外静脉的属支,深层有颈外动脉的分支耳后动脉、面神经等。主治结膜炎、视网膜炎、角膜炎、视神经炎、近视、角膜溃疡、青光眼等。以45°角斜刺1-1.5寸,达下颌骨髁状突外侧面。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小儿睡惊穴
- 穴位
小儿睡惊穴,经外奇穴名。出自《太平圣惠方》。位于肘横纹桡侧端直上0.3寸,微屈肘取之,左右计2穴。浅层布有前臂后皮神经等结构,深层有桡侧副动、静脉间的分支或属支。主治小儿睡惊、肘臂疼痛等。艾炷灸1-3壮,或温灸3-5分钟。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膝上二穴
- 穴位
膝上二穴,经外奇穴名。出自《中国针灸学》。别名膝上。位于膝关节部,平髌骨基底,股直肌腱两侧凹陷中,伸腿取之,左右计4穴。内侧穴布有隐神经髌下支,外侧穴布有股神经前皮支。主治股四头肌拉伤、萎缩、膝关节积液、膝关节扭伤、关节炎、下肢瘫痪。直刺0.5-1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外踝前交脉穴
- 穴位
外踝前交脉穴,经外奇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位于足背踝关节处,内外踝高点联线之中外1/4点丘墟穴上方即是本穴,左右共2穴。布有足背浅静脉,足背外侧皮神经,足背中间皮神经,外踝前动、静脉。主治膝关节痛、睾丸炎、臀大肌痛、卵巢炎、牙痛、踝关节痛、足背红肿、趾关节痛。一般艾柱灸3-5壮,不针。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血管舒缩区
- 穴位
血管舒缩区,头针刺激区。位于眉间至枕外粗隆高点的前后正中线的中点,向后移1厘米处定为上点,再由眉中点上缘至枕外粗隆高点的头侧水平连线与鬓角前缘相交之处定为下点,作与上、下两点连线(运动区)向前移3厘米的平行线即为本区,相当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在头皮上的投影。布有耳颞神经和眶上神经的分支。主治原发性高血压病、皮层性浮肿、头晕头痛、失眠等。平刺,针尖刺至皮下帽状腱膜层下方。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肠区(头针穴位)
- 穴位
肠区,头针刺激区。出自《针刺麻醉》。位于额部,从直对瞳孔之发际处,向外量取前发际正中点至直对瞳孔处1/2的长度,向下划与正中线平行之直线,长2厘米为该区,生殖区下缘向下引与前后正中线平行的2厘米长的直线即是,左右计2穴区。布有眶上神经、耳颞神经和面神经的分支。主治腹泻、便秘、下腹部疼痛等。沿头皮斜向捻转进针。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上一页
91
92
93
94
95
96
97
下一页
前往
页
确定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