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首页
疾病
症状
医院
医生
中药材
更多
保健品
化妆品
方剂
药膳食疗
针灸穴位
术语
典籍
古代医家
医疗美容
女科辑要
- 典籍
《女科辑要》,妇产科著作,2卷。又名《沈氏女科辑要》。清代沈又彭辑,刊于道光三十年(1850)。本书共分80节,对妇女经带胎产之生理、病理及其常见病证证治论述较为全面。书中引用历代医家的有关学术见解,释疑辨惑,并附以治疗方剂。王士雄曾为本书参注。近代医家张山雷曾笺正本书,名为《沈氏女科辑要笺正》。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神农本草经经释
- 典籍
《神农本草经经释》,一卷。清代姜国伊(字尹人)撰,成书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简称《本经经释》,系《姜氏医学丛书》之一。收药365种,品种据《本草纲目》所引《本经》药目而定。自称“惟遵《内经》,以圣解圣”,实则多臆测附会。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伤寒正医录
- 典籍
《伤寒正医录》,十卷,清代邵成平(字庸济)撰。成书于清乾隆九年(1744)。卷一详述脉象及常见证候的辨证要点;卷二至卷四分别论述太阳病、阳明病和少阳病;卷五为合病、并病、两感、结胸、脏结、痞;卷六至卷八分别为太阴病、少阴病和厥阴病;卷九为劳复、食复、阴阳易、痉病、湿病、暍病、暑病、霍乱、疟、痢;卷十为春温、夏热、发斑、疫、火劫、狐惑。本书内容丰富,不仅对《伤寒论》原文加以串讲,融会贯通,而且多加阐发,见解独特。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医学辨正
- 典籍
《医学辨正》,医论著作,不分卷。清代张学醇(筱浦)撰,刊于光绪七年(1881)。主要阐发作者研习《内经》心得,纠正前代医籍之误。论及察色诊脉、脏腑、真假寒热、七情病证治等。并以南北风土气候体质之异,论刘河间、朱丹溪、李东垣、张景岳学术思想之得失。书末列十二经寒热诸证备用药物,颇便医家选用。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温氏医案
- 典籍
《温氏医案》,医案著作,不分卷。清代温存厚(字载之)撰,约成书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本草真诠
- 典籍
《本草真诠》,本草著作,2卷6集。明代杨崇魁(调鼎)撰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上卷第一集讨论运气,第二集分别经络,第三集仿王纶《本草集要·药性分类》,列12门,归类1050味药物,各简述功效。下卷第一集首列诸品药性阴阳论,继将药物分温、热、平、凉、寒5类;第二集为食治门,分米谷、菜蔬、果品、走兽、飞禽、虫鱼6类。第三集相当于总论,杂取前人本草序例中若干内容。书中详载药物归经,常以运气、阴阳、经络等理论阐释药性。各药一般简述其性味阴阳、功效主治、炮制用法,继而阐释药理。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新编西方子明堂灸经
- 典籍
《新编西方子明堂灸经》,灸法专书,8卷。不著撰人,大约成书于元朝初年。主要论述全身腧穴之灸法主治。卷1列正人头面图、胸膺图、腹肚图;卷2至3正人手图、足图;卷4伏人头图;卷5至6伏人手图、足图;卷7侧人头颈图、胁图、手图;卷8足图。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玉函经
- 典籍
《玉函经》,脉学著作,3卷,唐·杜光庭撰,南宋·黎民寿为之作注。本书仿《王叔和脉诀》形式,为七言歌诀体。全书重点论述了脉证关系及脉象的生理病理情况,以死脉为中心,兼论各脉主病,对根据脉象来判断疾病的生死预后有许多独到的阐释。在古脉书多佚的今天,对研究古代脉法有较大参考作用。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霍乱论
- 典籍
《霍乱论》,霍乱专著,2卷。清代王士雄(孟英)撰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为《潜斋医学丛书》之一。卷1论病情及治法,举伤寒、时疫截然不同之理及寒热辨证之要点论之;卷2列各家及王氏治霍乱的医案、方剂。作者复于1862年将此书重订,更名为《随息居重订霍乱论》。此书刊行后影响较大,版本颇多。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集验背疽方
- 典籍
《集验背疽方》,外科著作,一卷。南宋李迅撰,成书于庆元二年(1196)。原书已佚,今传世者乃清修《四库全书》时,自明《永乐大典》中辑出。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47
下一页
前往
页
确定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