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首页
疾病
症状
医院
医生
中药材
更多
保健品
化妆品
方剂
药膳食疗
针灸穴位
术语
典籍
古代医家
医疗美容
喉科枕秘
- 典籍
《喉科枕秘》,2卷。一名《焦氏喉科枕秘》。清代金德鉴(保三)编校,刊于清同治七年(1868)。卷一首载治喉秘法,阐明治喉大法及用药须知,重视对多种喉病的辨证治疗。其次为治喉要诀,详言针灸治疗喉证诸法,强调针灸、外治在喉证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并主张喉证用药须与刀针配合。卷2为喉证应用良方。全书编次较有条理。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宁坤秘籍
- 典籍
《宁坤秘籍》,妇产科著作,三卷。一名《妇科秘方》《竹林寺女科秘传》《竹林寺女科秘方》。清代竹林寺僧撰,成书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书中对妇女调经、种子、胎前、产后等200余种常见病证(有传本作113证,72方)的病因证治予以逐条分述,按证列方,较有临床实用价值。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难经校注
- 典籍
《难经校注》,难经研究著作,凌耀星主编。199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3年再版。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妇科玉尺
- 典籍
《妇科玉尺》,妇产科著作,6卷。清代沈金鳌(芊绿)撰。成书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系《沈氏尊生书》之一种。作者认为取玉尺所刻分寸“坚久不磨”,可以作为衡量、诊断妇女疾病之标准,故以“玉尺”为书名。卷1论求嗣、月经病;卷2论胎前;卷3论临产及小产诸疾;卷4系产后调治;卷5专述崩漏、带下;卷6为妇女杂病证治。每论先述病机,后立治法。强调以脉象变化来辅助诊断妇女诸疾,谓“所言诸病,必按脉切证”。提出妇女“多先为气病,后及血病”的临证见解。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良方集腋
- 典籍
《良方集腋》,方书,2卷。清代谢元庆(蕙庭)编集。刊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本书按人体部位及病证,分头面、耳目、口鼻齿舌及暑痧、霍乱、疟疾等32门,分类汇辑各科验方420余首。其方或摘自历代医书、或采自当时良医、或录自家藏秘方。所选之方颇为精审。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王旭高临证医案
- 典籍
《王旭高临证医案》,医案著作,4卷。清代王泰林(旭高)原著,后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经方仁渊整理编排而问世。本书依类编次,计分为26门,主要有暑邪、伏暑、痢疾、中风、肝风痰火、虚劳、吐血、鼓胀水肿、脘腹痛、噎膈反胃、痰饮、妇产、外疡等门。书中所选案例资料较完备,病例中有复诊者颇多,前后推究,便于考其得失。王氏脉案记叙详细,案后有方氏所加按语,且于每门结尾之处附有方氏撰写的综述结语,点明该病证治疗大法,以资学者参考。王氏医案分析病证见识超群,处方灵变而有规矩,并非高深莫测,因而易于学步。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乾坤生意
- 典籍
《乾坤生意》,二卷。明代朱权编,成书于永乐四年(1406)。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子和医集
- 典籍
《子和医集》,金代张从正撰,邓铁涛等编校。本书收集张氏《儒门事亲》《心镜别录》两书,并进行整理校勘而成。为《中医古籍整理丛书》之一。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传悟灵济录
- 典籍
《传悟灵济录》,二卷,清代张衍恩(有恒)撰。成书于清同治八年(1869)。本书上卷载灸法和各种歌诀七十余首,经络图四十余幅(多系彩色绘图);下卷载经穴歌诀九首、图二十幅及三十多种病证的针灸治法,近二十个主要穴位的主治歌与附图。全书图文并茂,配合歌诀,颇具特色。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疯门全书
- 典籍
《疯门全书》,麻风病专著,3卷。清代萧晓亭撰于嘉庆元年(1796年)。此书详论麻风病的病源、症状和治疗,列医论21条,述证36类,选方180余首。书中强调辨证论治,其治男子,以养血和血为主,驱风行滞为佐;治妇人,以活血行血为主,驱风燥湿为佐。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44
45
下一页
前往
页
确定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