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首页
疾病
症状
医院
医生
中药材
更多
保健品
化妆品
方剂
药膳食疗
针灸穴位
术语
典籍
古代医家
医疗美容
肩中俞穴
- 穴位
肩中俞,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2寸。在第1胸椎横突端,肩胛骨内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及菱形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1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神经和副神经。主治咳嗽、气喘、肩背疼痛等。直刺或向外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浮郄穴
- 穴位
浮郄,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膝后区,腘横纹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缘。在股二头肌腱内侧,有膝上外侧动、静脉,布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腓总神经处。主治股腘部疼痛及麻木、便秘等。直刺1-1.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腹通谷穴
- 穴位
腹通谷,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位于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在腹直肌内缘,布有腹壁上动、静脉,有第8肋间神经分布。主治腹痛、腹胀、胃痛、呕吐、心痛、心悸、胸痛。直刺0.5-0.8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鼻交頞中穴
- 穴位
鼻交頞中,经外奇穴名。出自《千金翼方》。别名鼻交頞中、别交。经外奇穴。位于鼻部,前正中线,鼻骨基底部之上方鼻骨间缝中是穴。穴下为皮肤、皮下筋膜、降眉间肌、鼻骨骨膜,皮肤由额神经的滑车上神经的分支分布,降眉间肌由面神经颧支支配,肌深面为额鼻骨缝和鼻骨间缝相交点骨膜。主治头晕、肝病、癫痫、猝倒、脑溢血、脑震荡、不省人事、口噤、健忘、善睡、角弓反张、面风如虫行、黄疸。直刺0.1-0.2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悬枢穴
- 穴位
悬枢,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悬极俞。属督脉。位于脊柱区,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11肋间动脉后支和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11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深部为脊髓。主治腰脊强痛、腹胀、腹痛、完谷不化、腹泻、痢疾。直刺0.5-1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伴星穴
- 穴位
伴星,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经外奇穴治疗决》。别名侠上星。位于头部中线,入前发际1寸(上星)再旁开3寸处。皮肤有额神经的眶上神经分布,枕额肌的额腹受面神经的颞支支配。主治偏头痛、眩晕、癫痫、鼻息肉。平刺0.3-0.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鼻流穴
- 穴位
鼻流,经外奇穴名。出《针灸经外奇穴治疗决》。位于鼻孔处鼻中隔与鼻翼间之中点处。皮肤由三叉神经的上颌神经分支分布,口轮匝肌与鼻降中隔肌受面神经的颊支支配。主治鼻塞、鼻流浊涕、嗅觉减退、鼻炎、中风、面瘫、三叉神经痛。慢性鼻炎的定性穴。斜刺0.3-0.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手五里穴
- 穴位
手五里,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大禁、五里、臂五里、尺之五里、手之五里。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臂部,肘横纹上3寸,曲池与肩髁连线上。在肱骨桡侧,为肱桡肌起点,外侧为肱三头肌前缘,稍深为桡侧副动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内侧为桡神经。主治手臂挛痛、瘰疬。直刺0.5-1寸,避开动脉。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附分穴
- 穴位
附分,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在脊柱区,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在肩胛冈内端边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有颈横动脉降支,当第2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2胸神经后支。主治颈项强痛、肩背拘急、肘臂麻木等痹证。斜刺0.5-0.8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横骨穴
- 穴位
横骨,经穴名。出自《脉经》。别名下极、髓空、下横、曲骨、屈骨、骨端。属足少阴肾经。位于下腹部,脐中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有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和腹直肌,有腹壁下动、静脉及阴部外动脉,布有髂腹下神经分支。主治少腹胀痛、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疝气。直刺1-1.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上一页
60
61
62
63
64
65
66
下一页
前往
页
确定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