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首页
疾病
症状
医院
医生
中药材
更多
保健品
化妆品
方剂
药膳食疗
针灸穴位
术语
典籍
古代医家
医疗美容
外科心法真验指掌
- 典籍
《外科心法真验指掌》,外科著作,4卷。清代刘济川撰,初刊于光绪十三年(1887)。首论经络循行,次述诊法脉象,且对疮疡内外治疗诸法均有论述,对中医外科器械记述尤详,为中医外科著作中所鲜见。如卷2“用刀门”列“刀针图式解释”一节,载外科器械30余种,有论有图。又如“拔治门”所记载之“竹筒”,颇似今日临床外科所用之吸脓器,较《外科正宗》所载又有进步。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医学心悟
- 典籍
《医学心悟》,清·程国彭撰,5卷,成书于1732年。全书基本涵盖了中医理论和临床的大部分内容。卷一为总论,阐述八纲辨证等内容;卷二辨析《伤寒论》六经证治;卷三至卷五为各科杂病证治。此书内容丰富,切于实用,作者又善于归纳总结,提要钩玄,故全书条理清晰,纲目分明。更兼语言生动形象,明白晓畅,故流传极广,影响极大,颇益于初学。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眼科集成
- 典籍
《眼科集成》,眼科著作,2卷。清代陈善堂撰,刊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全书包括眼科总论及外障论各病治方,共50余论;内障论并内障病治方,收十余论。有关眼病治法,书中载述独治之法、兼治之法、同治之法等。陈氏论外障、内障,颇多引述。其中包括名家确论、先贤治方。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脉理宗经
- 典籍
《脉理宗经》,4卷。清代张郁彬(福田)辑于同治七年(1868年)。刊于光绪六年(1880年)。首卷录《内经》有关脉要、诊法之文字及张仲景脉语86条。卷2为关于脉学问题之探讨,如十二脏腑脉位分配、生理病理、奇经八脉、六淫脉法等。卷3于《濒湖脉学》二十七脉后加入大、小、疾诸脉。每脉下取经旨旧论分疏详析。先明脉象脉体,次明脉病脉证,后分寸关尺言病候,并以后世名家论脉之所长分列于下。卷4寻绎诸书,得今人所罕言者又30脉。附论七绝脉、两足脉治、妇女脉法等。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保婴撮要
- 典籍
《保婴撮要》,儿科著作,20卷,明·薛铠撰,其子薛己增补,初刊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前十卷论述初生婴儿护养法、儿科疾病诊法、变蒸、五脏主病以及幼儿内科杂病的证治。后十卷主要论述有关幼儿外科、皮肤科及痘疹等病证治及医案。书中不仅介绍了丰富的治法,还收载了大量的儿科医案,为本书特点之一。后人将本书收入薛已《薛氏医案》中。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伤寒绪论
- 典籍
《伤寒绪论》,伤寒著作,2卷。清代张璐(路玉)诠次,张登、张倬参订。刊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张璐先撰《伤寒缵论》,系以仲景《伤寒论》原文为主,予以辑编、注释;《伤寒绪论》针对《伤寒论》原书残缺,或证治内容不全之现状,广收诸家方论,在证治方面予以辨析、补阐,其自序称:“绪者,理诸家之纷纭而清出之,以翼仲景之法,汇明其源流”。张氏此编,意在使“仲景之法,了无凝滞”,使读者易学易用;但本书所补订之治疗方剂,间有配伍不够精练、方药不够纯正的缺陷。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伤寒微旨论
- 典籍
《伤寒微旨论》,伤寒著作,2卷。北宋韩袛和撰,刊于元祐元年(1086年)。此书推阐仲景原旨,强调脉证合参,重视灵活变通。书中主要论析伤寒辨脉,汗下温3种治法,畜血、阴黄、劳复等病候证治。其可下篇以早下为大戒。可汗篇分阴盛阳虚、阳盛阴虚、阴阳俱盛3门而施治。所论辨证用药理论,亦有创见。此书对后世有一定影响,原书早佚,所见者系明《永乐大典》之辑录本。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难经正义
- 典籍
《难经正义》,《难经》注本,6卷。清代叶霖(子雨)撰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其注释简洁明了,直道本义,如注四难之“浮者阳也,沉者阴也”云:“浮为阳者,象火而炎上也”,“沉为阴者,象水而润下也”。又如其注持脉如三菽、六菽、九菽、十二菽之重必以三菽累加者,盖以寸关尺三部三指各加一菽,合则为三菽之数也。“非三菽加于一部之上,乃一指下如有一菽重也。通称三部,则三菽也”。此辨之精切,深得个中三昧,较之前贤多所发明。杂采两说,而开中西汇通之先河。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脉诀刊误集解
- 典籍
《脉诀刊误集解》,脉学著作,又名《脉诀刊误》,2卷。元代戴启宗(一作起宗,字同父)撰,撰年不详。此书将高阳生《脉诀》原文逐一考核辨妄,采集《灵枢》、《素问》、秦越人、张仲景、华佗、王叔和及历代名医之书作为诠释、订正。既纠正《脉诀》之误,又阐述脉学理论。明代汪机于嘉靖二年(1523年)予以补订刊行,并集诸家脉说及其所撰《矫世惑脉论》等附录于后。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药性分类主治
- 典籍
《药性分类主治》,不分卷。清代屠道和撰,刊于同治二年(1863)。本书分“药性主治”“分类主治”两篇。“药性主治”在编排体例上结合临床,按照药物的主治症聚类,仿通用药之例,以病为纲,以病类药。“分类主治”以药物功效类列药物,以功效阐释药物的具体应用,以药物的直接功效为中心,比较药物的药效机理等,对现代临床中药学“功效”专项的确立、发展和完善产生了一定影响。
书评序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影响评价 -
成书背景 -
上一页
35
36
37
38
39
40
41
下一页
前往
页
确定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