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首页
疾病
症状
医院
医生
中药材
更多
保健品
化妆品
方剂
药膳食疗
针灸穴位
术语
典籍
古代医家
医疗美容
锁肛痔
- 疾病
锁肛痔,中医病名。锁肛痔是发生在肛管直肠的恶性肿瘤,病至后期,肿瘤阻塞,肛门狭窄,排便困难,犹如锁住肛门一样,故称为锁肛痔。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偶见于青年人。西医则称为肛管直肠癌。本病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伴有贫血等并发症,也可出现恶病。
就医指南 -
日常 -
检查 -
治疗 -
流行病学 -
锁喉痈
- 疾病
锁喉痈,中医病名。是指发于颈前正中结喉处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因其红肿绕喉故名。又称猛疽、结痈,俗称盘颈痰毒。其临床特点是来势暴急,初起结喉处红肿绕喉,根脚散漫,坚硬灼热疼痛,范围较大,肿势蔓延至颈部两侧、腮颊及胸前,可连及咽喉、舌下,并发喉风、重舌甚至痉厥等险症,伴壮热口渴、头痛项强等全身症状。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口底部蜂窝组织炎。
就医指南 -
日常 -
检查 -
治疗 -
流行病学 -
胎黄
- 疾病
胎黄,中医病名。是指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特征,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或胎疽。我国早在隋代对胎黄的病因、症状已有论述。建国以来对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胎黄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与研究,在应用中药治疗与预防病理性胎黄方面均取得重要的进展。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新生儿黄疸,包括了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血清胆红素增高的一系列疾病,如溶血性黄疸、胆道畸形、胆汁瘀阻、肝细胞性黄疸等。
就医指南 -
日常 -
检查 -
治疗 -
流行病学 -
胎漏、胎动不安
- 疾病
胎漏、胎动不安,中医病名。是指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若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阴道少量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少数发展为堕胎、小产。
就医指南 -
日常 -
检查 -
治疗 -
流行病学 -
胎怯
- 疾病
胎怯,中医病名。是指初生儿体重低下,身材矮小,脏腑形气均未充实的一种病证。出生时的低体重不仅对体格发育有很大影响,还将影响小儿的智能发育。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低出生体重儿,包括早产儿与小于胎龄儿。
就医指南 -
日常 -
检查 -
治疗 -
流行病学 -
胎萎不长
- 疾病
胎萎不长,中医病名。妊娠四五个月后,其腹形与宫体增大明显小于正常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而生长迟缓者,称胎萎不长,亦称妊娠胎萎燥、妊娠胎不长等。相当于西医学胎儿生长受限。胎萎不长,经过精心调治,可继续顺利正常发育、生长,足月分娩。但也有少数患者胎死腹中。
就医指南 -
日常 -
检查 -
治疗 -
流行病学 -
暴聋
- 疾病
暴聋,中医病名。耳聋按起病的缓急,可分为暴聋与渐聋。突然发生的明显的听力减退,称为暴聋,又名卒聋。常为单侧,只有少数为双侧。发病年龄以40岁上下居多,无性别差异。春秋季节易发病。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突发性耳聋。
就医指南 -
日常 -
检查 -
治疗 -
流行病学 -
体表痈
- 疾病
体表痈,中医病名。是指发生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本病的特点是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肿胀范围多在6—9cm,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多伴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损筋伤骨,也不会造成陷证。相当于西医的体表浅表脓肿。
就医指南 -
日常 -
检查 -
治疗 -
流行病学 -
天行赤眼
- 疾病
天行赤眼,中医病名。是指外感疫疠之气,白睛暴发红赤、点片状溢血,常累及双眼,能迅速传染并引起广泛流行的眼病。又称天行赤目、天行赤热、天行气运等。多发于夏秋季,常见于成年人,婴幼儿较少见;传染性极强,潜伏期短,多于24小时内双眼同时或先后而发,起病急剧,刺激症状重,常呈暴发流行,但预后良好。本病类相当于西医学的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属病毒性结膜炎。
就医指南 -
日常 -
检查 -
治疗 -
流行病学 -
天行赤眼暴翳
- 疾病
天行赤眼暴翳,中医病名。天行赤眼暴翳是指因感受疫疠之气,急发白睛红赤,继之黑睛生翳的眼病。又名大患后生翳、暴赤生翳。可单眼或双眼同时患病,易传染流行,无明显季节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病程较长,严重者可迁延数月以上。愈后常遗留不同程度的角膜云翳,影响视力。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流行性角结膜炎,属病毒性角结膜炎。
就医指南 -
日常 -
检查 -
治疗 -
流行病学 -
上一页
68
69
70
71
72
73
74
下一页
前往
页
确定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