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首页
疾病
症状
医院
医生
中药材
更多
保健品
化妆品
方剂
药膳食疗
针灸穴位
术语
典籍
古代医家
医疗美容
小儿暑温
- 疾病
小儿暑温,中医病名。感受暑温邪毒引起的时行疾病。临床以高热、抽风、昏迷为主症,发病急骤,变化迅速,易出现内闭外脱、呼吸障碍等危象,重症病例往往留有后遗症,导致终生残疾。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本病尚有“暑风”、“暑痉”、“暑厥”之名,“暑风”者手足搐搦而动;“暑痉”以项强或角弓反张为名;“暑厥”则必见手足逆冷。本病主要指西医学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本病发病季节多在7、8、9月盛夏时节;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年龄自幼儿至老年都可感染,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尤以2-6岁儿童发病率高,且有较强传染性。
就医指南 -
日常 -
检查 -
治疗 -
流行病学 -
小儿感冒
- 疾病
小儿感冒,中医病名。是指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全身酸痛等肺卫表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肺系外感疾病。俗称伤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发病率较高。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神气怯弱,心火易炽、肝风易动,感邪之后,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的兼证。本病若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如表邪不解,由表及里,可发展为咳嗽、肺炎喘嗽,或邪毒内传,发生水肿、心悸等变证。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就医指南 -
日常 -
检查 -
治疗 -
流行病学 -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 疾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以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骼病变为特征,以多汗,夜啼,烦躁,枕秃,肌肉松弛,囟门迟闭,甚至鸡胸肋翻、下肢弯曲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2岁以下婴幼儿、特别是1岁以内小婴儿,体格生长快,户外活动少,是易发本病的高危人群。本病与中医学五迟、五软、夜啼、汗证、龟背、鸡胸等多种病证相关。
就医指南 -
日常 -
检查 -
治疗 -
流行病学 -
外痔
- 疾病
外痔,中医病名。是指发生于齿线以下的肛管痔外静脉丛扩大曲张,或破裂,或肛门皮肤因反复炎症刺激增生而成的疾病。其临床特点是肛门坠胀、疼痛、异物感。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不同可分为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结缔组织外痔、结缔组织外痔。与西医病名相同。本病若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有部分患者可伴有内痔并发症。
就医指南 -
日常 -
检查 -
治疗 -
流行病学 -
脱肛
- 疾病
脱肛,中医病名。脱肛,是肛管、直肠黏膜、直肠全层,甚至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的一种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努挣后肠黏膜或肠管全层脱出,不出血或有少量淡红色血性黏液,常伴肛门失禁或便秘。本病常见于儿童及老年人,在儿童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可在5岁前自愈。直肠黏膜松弛下移未脱出于肛门外者称为内脱垂,脱于肛门外视诊可见者为外脱垂。外脱垂又根据脱出组织为肠黏膜层或肠管全层,分为不完全脱垂及完全性脱垂。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直肠脱垂。
就医指南 -
日常 -
检查 -
治疗 -
流行病学 -
痛痈
- 疾病
痛痈,中医病名。是指发生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本病的特点是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肿胀范围多在6-9cm,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多伴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损筋伤骨,也不会造成陷证。相当于西医的体表浅表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就医指南 -
日常 -
检查 -
治疗 -
流行病学 -
痰饮
- 疾病
痰饮,中医病证名。是体内水液不得输化,停聚在某些部位而形成的一类病证。痰饮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痰饮为诸饮之总称,可根据饮停部位再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种,狭义者仅为四饮中的痰饮。本病病机主要为中阳素虚,复加外感寒湿,或为饮食、劳欲所伤,致使三焦气化失常,肺、脾、肾通调、转输、蒸化无权,阳虚阴盛,津液停聚而成。辨证应先从部位分别四饮:痰饮病在胃肠,悬饮病在胁下,溢饮外溢肌表,支饮病在胸肺等。其次抓住体虚邪实的特点,分清标本虚实的主次。治疗以温化为原则。
就医指南 -
日常 -
检查 -
治疗 -
流行病学 -
水火烫伤
- 疾病
水火烫伤,中医病名。是指燃烧物及灼热的液体、固体、气体以及电流等直接作用于人体,引起肌肤烫伤或烧伤,甚至火毒内攻脏腑。以伤处红肿灼痛、起泡、结焦痂,伴发热烦躁,口干尿黄,甚至神昏等为主要表现的损伤类疾病。西医则称为烧伤。本病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可伴有并发症,在前期可有肺炎、急性肾功能衰竭、败血症、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应激性溃疡等;后期有耳软骨炎、四肢骨和关节病变,包括化脓性骨髓炎、关节炎、关节周围钙化等,以及各种挛缩与畸形如睑外翻、四肢关节功能性畸形等。
就医指南 -
日常 -
检查 -
治疗 -
流行病学 -
手足口病
- 疾病
手足口病,是指感受手足口病时邪(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的发疹性传染病,临床以手足肌肤、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多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常见5岁以下小儿。本病传传染性强,易引起流行。一般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甚或危及生命。属于中医疮疹、时疫范畴。
就医指南 -
日常 -
检查 -
治疗 -
流行病学 -
急黄
- 疾病
急黄,中医病名。是以突然起病,身目俱呈金黄色,高热,烦渴,胸腹胀满,恶心呕吐,尿少色如柏汁,甚则神昏谵语,吐衄,便血,或肌肤斑疹为临床表现的一类急危重症,属黄疽之重症。本病发病急,来势猛,传染性强,男女老幼均可发病,亦可造成局部或较大范固的流行。现代医学的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重症肝炎、亚急性肝坏死等,均可参照本病救治。
就医指南 -
日常 -
检查 -
治疗 -
流行病学 -
上一页
83
84
85
86
87
88
89
下一页
前往
页
确定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